【正文】
。20.如圖所示,A、B 兩個柱形容器(SASB,容器足夠高),分別盛有質(zhì)量相同的甲、乙兩種液體,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分別向A、B 容器中倒入相同質(zhì)量的甲、乙液體后,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p 甲可能等于 p 乙B.分別從A、B 容器中抽出相同體積的甲、乙液體后,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p 甲一定大于 p 乙C.分別向A、B 容器中倒入相同高度的甲、乙液體后,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 F 甲一定小于 F 乙D.分別從A、B 容器中抽出相同高度的甲、乙液體后,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p 甲一定大于 p 乙【答案】C【解析】【分析】【詳解】由題知m甲=m乙根據(jù)重力大小公式G=mg得G甲=G乙由圖可知h甲h乙,V甲V乙由密度公式得ρ甲ρ乙由于是柱形容器,有V=hS,根據(jù)液體壓強公式p=ρgh、壓強定義式和密度公式可得,液體對容器底面壓力為F=pS=ρghS=ρVg=mg=G則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為p=又根據(jù)SASB,得p甲p乙A.分別向A、B容器中倒入相同質(zhì)量的甲、乙液體后,有m甲’=m甲+Δm,m乙’=m乙+Δm根據(jù)m甲=m乙得m甲’=m乙’則可得出p甲′p乙′故A錯誤;B.分別從A、B容器中抽出相同體積的甲、乙液體后,m甲’=m甲ΔVρ甲,m乙’=m乙ΔVρ乙根據(jù)m甲=m乙,ρ甲ρ乙得m甲’m乙’則G甲’G乙’故無法得出p甲′與p乙′的確定關(guān)系,故B錯誤;C.分別向A、B容器中倒入相同高度的甲、乙液體后,m甲′=m甲+ρ甲ΔhS甲,m乙′=m乙+ρ乙ΔhS乙故G甲′=G甲+ρ甲gΔhS甲,G乙′=G乙+ρ乙gΔhS乙則p甲′=p甲+ρ甲gΔh,p乙′=p乙+ρ乙gΔh根據(jù)p甲p乙,ρ甲ρ乙得p甲+ρ甲gΔhp乙+ρ乙gΔh即p甲′p乙′故C正確;D.分別從A、B容器中抽出相同高度的甲、乙液體后,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m甲′=m甲ρ甲ΔhS甲,m乙′=m乙ρ乙ΔhS乙故G甲′=G甲ρ甲gΔhS甲,G乙′=G乙ρ乙gΔhS乙則p甲′=p甲ρ甲gΔh,p乙′=p乙ρ乙gΔh故無法得出p甲′與p乙′的確定關(guān)系,故D錯誤。若甲切去部分高度為,乙抽出部分高度,它們剩余部分的質(zhì)量分別為、則( ) A.>,<B.>,>C.<,>D.<,<【答案】C【解析】【分析】【詳解】因為甲為規(guī)則圓柱體,乙為規(guī)則容器,則甲對地面的壓強p甲=ρ甲gh甲乙對容器底的壓強p乙=ρ乙gh乙因為他們對地面的壓強相等p甲=p乙即ρ甲gh甲=ρ乙gh乙由圖可知h甲<h乙,所以ρ甲>ρ乙因為甲、乙質(zhì)量的變化量相等即由圖可知:底面積S甲>S乙,所以由得,對地面的壓力F甲=p甲S甲F乙=p乙S乙因為p甲=p乙S甲>S乙所以F甲>F乙因為他們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壓力等于重力,所以G甲>G乙則由G=mg知m甲>m乙因為而且所以故選C。18.如圖所示,均勻圓柱體甲和盛有液體乙的輕質(zhì)圓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他們對地面的壓強相等?,F(xiàn)在兩液體中分別浸沒一個相同的物體,增大的體積相同,則?p甲?p乙,故C正確;D.若S甲S乙,V甲V乙,p甲p乙,則若增大的體積相同,則?p甲?p乙,故D錯誤。其中分別盛有質(zhì)量為m甲、m乙,體積為V甲、V乙兩種液體,它們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為p甲、p乙。故選B。16.如圖所示,A、B兩立方體疊置在一起放于水平桌面上,A的密度為ρA,B的密度為ρB且ρA∶ρB=1∶2,開始時它們的邊長比為LA∶LB=1∶1,若不斷地縮小A立方體的體積,但始終保持A的形狀為立方體,使A、B兩立方體的邊長LA∶LB的比值由1∶1逐漸變?yōu)?∶則壓強pA∶pB的比值變化情況為( )A.始終變大 B.始終變小 C.先減小后變大 D.先增大后減【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jù)A、B兩立方體的邊長之比求出面積、體積之比;因放在水平面上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大小等于物體重力的大小,所以根據(jù)密度公式和壓強公式求出A對B的壓強與B對桌面的壓強之比,當(dāng)不斷地縮小A立方體的體積時,根據(jù)特殊值法判斷比值的變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