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同學評議,推選優(yōu)勝組。三、分角色朗讀1.交代任務(wù):前后四位學生為一組,分角色朗讀,一位讀旁白,其余三位分別讀爸爸、媽媽和宋慶齡的話。2.分自然段指名朗讀檢查。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能結(jié)合課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3.小結(jié)鼓勵:孤零零的巨石聯(lián)系著千萬年前地質(zhì)事件,童年的疑問引發(fā)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可能蘊含著大價值。五、讀后討論?引導學生認識以下要點:a)李四光思考這個問題想了二十多年;b)長大后到英國學習了地質(zhì)學,明白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里甚至上千里。他首先想到的是問老師,李四光會怎么問?老師怎么答的?李四光又會怎么想?同學們讀讀課文,同桌間演一演。讓我們到現(xiàn)場去,去看看這是一塊怎樣的巨石,他們是怎樣圍著巨石捉迷藏的?!奥谩弊?,注意左下部分的筆順。1.認讀要寫的字。我國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線。此時高緯度地區(qū)廣泛地發(fā)生了多次冰川作用。地質(zhì)學家:從事地球物質(zhì)形成和地殼構(gòu)造研究,以探討地球的形成和發(fā)展的科學家。1.結(jié)合資料袋中的內(nèi)容介紹本文主人公──李四光。n)嶺、流域(y249。二、初讀課文,掃除障礙1.請各自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把課文讀通順。正確讀寫“奇怪、著名、地質(zhì)學家”等20個詞語。3.學生描紅仿寫,然后說說自己什么字寫得好,介紹經(jīng)驗。2.學生兩人一組,借助道具自由組合表演課本劇,提示學生注意語言、表情、動作的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進入課文描述的情境。3.讀句知內(nèi)容從課文的許多地方可以看出高爾基喜歡小男孩,讓我們找出來讀一讀。小男孩為什么能進來?用“──”畫出有關(guān)句子。三、細讀感悟1.讀文想問題“突然”一詞,說說你對該詞的理解。2.在學習小組內(nèi)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小組內(nèi)互相正音。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2.收集列寧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讀一讀,開展講故事比賽。4.小組討論,解答上面列出的兩個關(guān)鍵問題。:這時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他對灰雀的喜愛和列寧對灰雀的喜愛有什么不同?小組討論、發(fā)表看法,相互補充,匯報體會。用一個詞來概括,是什么?板書:愛。2.屏幕出示課文3.5.7.9自然段,請大家讀列寧的這幾句話,仔細體會列寧這些話的意思。第二課時一、貼圖導入,激發(fā)興趣1.貼出三只灰雀在枝頭歡歌、跳躍的圖畫。2.說說你是怎么記住它們的字形的?3.提醒:本課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較多,注意左右比例。3.教師引讀列寧喜愛灰雀的句子,體會列寧心中的感受,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3.賽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讀書競賽,互相提提意見、幫助別人讀得更好。n)步”、“胸(xiōng)脯(p3.板書課題,書空“雀”字筆順,提示“雀”字是從描摹鳥的體形而造出的象形字。了解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啟發(fā)孩子放鳥歸園的故事,體會列寧愛鳥更愛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錯就改是誠實的表現(xiàn)。為先背出的學生發(fā)獎品。4.師生合作,表演古詩短劇。教師范讀2.短短四句話二十八個字把一位垂釣孩子的外貌、姿勢、環(huán)境、神情勾勒得生動傳神,躍然紙上。此外,這一題中每組右邊的字都是左邊的字的一個偏旁。讀讀認認1.各自輕聲讀本題中的各組字,讀不準的借助注音拼讀。每一行兩個詞語中帶點字字形相同,讀音不同。2.指名朗讀,要求橫著逐行讀。前后四人小組互相朗讀交流自己的習作,互評互議。第三課時作文5.學生交流,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大家共同評議。好多同學的課余生活很豐富,在前一階段的課余生活中也有許多值得回憶的事。、有趣,開展得認真深入,收獲豐富、感受深刻、對大家啟發(fā)大的同學,教師頒發(fā)“課余生活之星”獎?wù)隆?.前后四位同學組成四人小組,在組內(nèi)展示各自的課余生活記錄本,交流自己前一階段的課余生活:自己在課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獲和感受?、娛樂活動;、小發(fā)明、調(diào)查考察活動;,完成了多少萬字的讀書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長的見識和受到的教益;、個人特長項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長進;、休閑獲得的新發(fā)現(xiàn)、增長的新見識;??2.全班交流。4.讀“認”,發(fā)現(xiàn)和運用識字方法。交流時做到態(tài)度自然、大方,表達流利,內(nèi)容比較充實。三、欣賞評價,深化感悟1.你喜歡課文中哪些句子。根據(jù)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組間開展比賽。5.八月份,天很熱,這炎熱的天氣大家都經(jīng)歷過,誰能描述一下這種情景?;睒?,落葉喬木,羽狀復葉,花淡黃色,結(jié)莢果,圓筒形。二、初讀細讀,感知理解1.各自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拼讀一下括號里的注音,長句、一下子讀不通順的句子反復多讀幾遍。2過程與方法:了解槐鄉(xiāng)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四、總結(jié)課文,明白道理1.讀爸爸的話,討論:“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爺爺是怎樣互相“汲取”力量的?2.你從“爸爸”所說的話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上山后的喜悅,指導朗讀7兩段。,引導學生深入討論交流,從中感受到“我”受老爺爺爬山鼓勵而下定決心爬上峰頂?shù)膬?nèi)心活動。二、深入讀議,體會“我”受鼓舞爬上峰頂1.在爬山之前,望著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想想從哪些詞語、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懼的心理。3.把課文第2段描寫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來,讀一讀、背一背。四、指導寫字,掌握筆順1.教師范寫“辮”字,提示書寫時左中右三部分要寫得緊湊,學生描一遍、臨一遍。心顫:心在顫抖,說明心里很害怕。三、通讀課文,感知大意1.指名逐段通讀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疏理字詞含義。4.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教學重點:理解“我”爬天都峰的過程教學難點:讀懂課文最后一段中爸爸說的話教學課時:兩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以舊引新,扣題導入1.記得二年級時我們學過一篇課文《黃山奇石》,了解了黃山的雄奇秀美,誰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歡的課文來背給大家聽?2.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黃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誰愿意來介紹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圖片資料?板書:天都峰3.這篇課文寫誰爬上了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們又是怎樣爬上去的呢?板書:爬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1.帶著問題聽教師范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教學后記:3、爬天都峰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認識“陡、鏈”等6個生字?!搬灐保疫吺恰吧住?,不是“勾”。四、完成作業(yè):熟記田字格中的字。文中小朋友說蒲公英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床”,你覺得這種說法恰切不恰當?聯(lián)系上文所講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開合情況體會。自己解釋? 。?同桌間互相說一說。1.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為開滿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當有花結(jié)籽吐絮的時候,“我們”兄弟倆就可以摘下帶絮的種子吹著玩。,當時草地上空會出現(xiàn)怎樣的一幅情景?,把這兄弟玩樂的情景生動地描述出來?指名朗讀,師生共同評價。2.第2自然段《植物媽媽有辦法》一文,它告訴我們蒲公英媽媽是怎樣傳播種子的?b.“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o)沙絨毛 假裝 釣(di224。二、自讀課文1.請各自輕聲試讀課文,不認識的字拼讀一下括號里的注音,讀不順的句子反復多讀幾遍。能正確讀寫“盛開、玩耍、一本正經(jīng)”等14個詞語。四、抄寫句子,加強積累把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抄在作業(yè)本上。b.我們參觀了這所民族小學,了解了他們上學、上課學習、下課活動的情景,多么美麗的民族小學,多么可愛的學生!參觀結(jié)束了,讓我們說上幾句道別的話。d.下課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場會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請各自輕聲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學的孩子是怎樣上課學習的,說說你是怎么知道的。,誰來讀一讀?教師評點后再指名練習。2.導入: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感受到了民族小學的美?!拔琛弊种虚g四豎要寫短小、靠攏些,第三橫要長些,整個字第十三畫是撇折?!按鳌?,半包圍結(jié)構(gòu),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結(jié)合緊湊。1.指名讀生字,新詞。ng)族 絢麗多彩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貍第四自然段:鳳尾竹 搖晃(hu224。教師相機出示每小節(jié)中帶生字的新詞,正音、鞏固。1.這所民族小學美不美?大家肯定想親自去走一趟,轉(zhuǎn)一圈。就有這樣的一所民族小學,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參觀一下?2.板書課題:我們的民族小學。2.學生介紹,教師提示學生著重介紹少數(shù)民族的服飾特征、生活習俗。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課文,抄寫描寫窗外安靜情景的句子。第三篇:人教新課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全冊教案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認識“壩、傣”等5個生字。問:你們發(fā)現(xiàn)什么了?(2)出示圖:ai你們看這兩個小朋友也背靠背地挨在一起。教學難點:掌握3個復韻母的音、形、標調(diào)方法。別看年齡小,還真不簡單呢!我們將運用這些方法學習復韻母,我想你們一定學得更棒。(3)指名拼讀學過的音節(jié),提出讀不準的音節(jié)。同桌互讀互背?!笨磮D讀音節(jié)“y*”和“w(”,自由讀、同桌讀、指名讀。出示卡片:“y、I、yi”;“w、u、wu”;“{”自己出聲讀一讀。教師要重點指導。同桌讀。再讓學生說一說小動物在干什么?以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指名讀聲母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教師及時糾正。請學生自己借助圖學習字母的音形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yi、wu、yu”。教學難點:能正確區(qū)分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7)教師領(lǐng)讀,學生隨讀,自由讀。(4)指名拼讀學過的音節(jié)。開火車讀。指名讀。教師及時糾正學生拼讀中的錯誤,指導好三拼音節(jié)。二、看圖拼讀音節(jié)出示書中三幅圖,問:圖上畫了什么?出示圖下的音節(jié)zh* ;ch2; shamp。學生練習書寫,讓學生邊寫邊發(fā)音記憶字形。引導學生觀察“zh ch sh”是由哪兩個字母組成的?寫的時候應注意什么?(要靠攏,不能分開教師范寫“zh ch sh”,學生觀察。教示范讀,學生練習讀,教師及時糾正。問:誰能結(jié)合圖的意思試著讀一讀字母的音?學生根據(jù)圖中所畫的“織毛衣”的“織”、“吃東西”的“吃”、“大獅子”的“獅”來試讀字母“zh ch sh r”的發(fā)音,如果學生讀對了一定給予表揚,如果讀錯了也不要批評,可以請別的同學試讀。讀6個單韻母。能準確拼讀“zh ch sh r”和帶調(diào)韻母拼成的音節(jié)。(3)指名拼讀學過的音節(jié)。指名讀。(二)學習音節(jié)“ci si ”師說:我們都知道“c s”是聲母,不能給漢字注音。學生練習讀,體會它們的區(qū)別。比如:z z同學在滋水。二、學習聲母“z c s”與單韻母“a e u”組成的音節(jié)。學生不僅記住了字形,而且利于學生書寫。(5)學生練讀,體會發(fā)音要領(lǐng);同桌互讀,相互糾正。(三)學習聲母“s”的音形出示“s”的圖,學習字母的音(1)問:你們看這是什么呀?(2)你能試著讀讀這個字母嗎?學生試讀。自己試一試?(4)教師范讀“c”。記憶“z” 的形(1)問:看看圖有什么好辦法記住“z”的形呀?(2)學生說記憶順口溜,誰說得最好,就讓他帶讀:像個小2 z z z。(3)講:你們可以借助“字”的音平讀來學習字母“z”的讀音。教學難點:區(qū)別聲母“z c s”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zi ci si”,理解它們各自的不同用處,為今后能正確拼讀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六、小結(jié):今天我們認識了3個聲母朋友“j、q、x”,我們不僅掌握了它們的音形,能正確書寫,而且學會了“j、q、x”與“2.找出你們學過的音節(jié)讀一讀:j255。3.指名拼讀,教師糾正。 → qux — →q — 有禮貌,見了j q x就摘帽,摘了帽子不是u,還是1.請3個同學帶上“j、q、x”的頭飾到前邊來,小“表揚寫姿和執(zhí)筆正確的同學并發(fā)獎票,糾正學生不正確的書寫姿勢。(2)左斜、右斜先寫哪一筆呢?看看書上的字母筆順?(3)教師強調(diào)先寫右斜,再寫左斜。(3)區(qū)別“b p d q”的音形。教師巡視,個別輔導。(2)學生練習讀。)。教學難點:“j、q、x”與“5.全班齊背,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動作配合背誦,讓學生在身心愉快中輕松學習。、g252。四、讀兒歌:1.找出紅色的字母讀一讀。(5)個別讀,全班同學糾正。(2)請拼得好的同學當小老師帶著學生讀。5.學生掌握拼讀方法后,進行反復拼讀練習。聽我讀一遍“gu252。點擊綠色“u”閃三下?!癵”是聲母,在前邊;點擊“g”變藍色。(2)再請同學說說拼讀的要領(lǐng)。(2)同桌同學互讀,相互糾正。1.出示(1)自己試著讀一讀,(2)指名拼讀。四、小結(jié):今天我們又認識了3個聲母,同學們讀準了字音,認清了形。(2)學生試著書寫一個,與范字比較,修改。(4)指名讀。(7)再展示,看看書寫上否有進步。(4)學生練習書寫。2.學習“k”的形(1)怎么記住“k”的形呀?(2)請同學試著編兒歌:蝌蚪戲水k k k。(二)學習聲母“k”1.學習“k”的音:(1)出示“k”的圖,提問:圖上畫的是什么?(2)這個字母怎么讀?教師糾正讀音;一邊范寫一邊講解發(fā)音方法:發(fā)音時,用手掌對著嘴,感覺有氣流沖出。(2)觀察書中“g”的筆順和占格位置,請同學說一說。(4)學生隨讀體會發(fā)音方法,可用手掌試一試。 nǔ l226。教學難點:準確地拼讀三拼音節(jié)。4.教直呼方法,拼音時,先擺好d的口形,緊接著用d的本音連帶調(diào)a的韻母,一口氣呼出音節(jié)用同樣方法看圖學習其他音節(jié)d(d* d(d)t(t* t(t)t9 t0 t!t三、出示音節(jié),讓學生練習拼讀或直呼da de di du ta te ti tu四、拼讀音節(jié)并作比較n(n(n[n[ l]l] l)l)五、指導學生朗讀課后短文六、總結(jié)我們學習了四個聲母dtnl,它們發(fā)音時都用舌尖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