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 ABO = ∠ D A E . ∵ DE ⊥ AE , ∴∠ A E D = ∠ A O B = 90 176。 . ∵ 點 H 為 BF 的中點 , ∴ GH =12BF . ∵ BC = 5 , CF = CD - DF= 5 - 2 = 3 , ∴ BF = BC2+ CF2= 34 , ∴ GH =12BF =342.故答案為342. 答案:342 14 . 如圖 ,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 , O 為坐標原點 , 矩形 OA B C中 , A ( 1 0 , 0 ) , C (0 , 4 ) , D 為 OA 的中點 , P 為 BC 邊上一點.若△ P OD 為等腰三角形 , 則所有滿足條件的點 P 的坐標為 . 【解析】 ∵ 四邊形 OA B C 是矩形 , ∴∠ OC B = 90 176。 , AD= BC = 2 , GF = CE = 1 , ∴ AD ∥ GF , ∴∠ GF H = ∠ P A H .又 ∵ H是 AF 的中點 , ∴ AH = FH , 在 △ A PH 和 △ F G H 中 ,???∠ P A H = ∠ G F H ,AH = FH ,∠ A H P = ∠ F H G ,∴△ A PH ≌ △ F G H , ∴ AP = GF = 1 , GH = PH =12PG , ∴ PD = AD - AP =1. ∵ CG = 2 , CD = 1 , ∴ DG = 1 , 則 GH =12PG =12 PD2+ DG2=22.故選 C . 答案: C 11 .如圖 , 矩形 E F GH 的四個頂點分別在菱形 ABCD 的四條邊上 , BE = BF , 將 △ AEH , △ CFG 分別沿 EH , FG 折疊 , 當重疊部分為菱形且面積是菱形 ABCD 面積的116時 , 則AEEB的值為( ) A .53 B . 2 C .52 D . 4 【 解析】 如圖 , 設重疊的菱形邊長為 x , BE = BF = y , 由矩形和菱形的對稱性以及折疊的性質(zhì) , 得四邊形A H M E 、四邊形 BE N F 是菱形 , ∴ AE = EM ,E N = BE = y , EM = x + y .∵ 重疊部分為菱形且面積是菱形 ABCD 面積的116, 且兩個菱形相似 ,∴ AB = 4 M N = 4 x , ∴ AE = AB - BE = 4 x - y , ∴ 4 x - y = x + y , 解得 x =23y , ∴ AE =53y , ∴AEEB=53yy=53.故選 A . 答案: A 12 . 如圖 , 將矩形 ABCD 分成 15 個大小相等的正方形 , E ,F(xiàn) , G , H 分別在 AD , AB , BC , CD 邊上 , 且是某個小正方形的頂點.若四邊形 E F G H 的面積為 1 , 則矩形 ABCD 的面積為 53 . 13 . 如圖 , 已知正方形 ABCD 的邊長為 5 , 點 E , F 分 別在AD , DC 上 , AE = DF = 2 , BE 與 AF 相交于點 G , 點 H 為 BF 的中點 , 連結(jié) GH , 則 GH 的長為 . 【解析】 ∵ 四邊形 A B CD 為正方形 , ∴∠ BAE = ∠ D = 90 176。 .連結(jié) EG .由矩形和菱形的性質(zhì) , 知 AB ∥ DC , HE ∥ GF , ∴∠ AEG = ∠ M G E , ∠ H E G = ∠ F G E ,∴∠ A E H = ∠ M G F .∵ EH = GF , ∴△ A E H ≌△ M G F , ∴ FM = AH = 2. ∵ S△ FCG=12CG .∵ 四邊形 E F GH 是菱形 , ∴ EH = GH .又 ∵ AH = 2 ,DG = 2 , ∴ AH = DG , ∴△ AEH ≌△ DH G , ∴∠ A H E = ∠ DGH , ∴∠ A H E + ∠ D H G= 90 176。 5 . 如圖 , 在菱形 ABCD 中 , 對角線 AC , BD 相交于點 O . 若BD = 8 , t a n ∠ ABD =34, 則線段 AB 的長度為 ( C ) A . 7 B . 2 7 C . 5 D . 10 6 . 如圖 , 點 E 在正方形 A BCD 內(nèi) , 且滿足 ∠ AEB = 90 176。 AF 交對角線BD 于點 E , 連結(jié) CE , 則 ∠ BEC 的度數(shù)為 ( B ) A . 75 176。AC 紹興、義烏 ) 如圖為某城市的部分街道示意圖 , 四邊形 ABCD 為正方形 ,點 G 在對角線 BD 上 , GE ⊥ CD , GF ⊥ BC ,AD = 1 5 0 0 m , 小敏行走的路線為 B → A → G → E , 小聰行走的路線為 B → A → D → E → F . 若小敏行走的路程為 3 1 0 0 m , 則小聰行走的路程為 m . 【解析】 小 敏行走的路程為 AB + AG + GE = 1 5 0 0 + ( AG + GE )= 3 1 0 0 ( m ) , 則 AG + GE = 1 6 0 0 m . 小聰行走的路程為 BA + AD+ DE + EF = 3 0 0 0 + ( DE + EF ) . 如圖 , 連結(jié) CG , 在正方形 ABCD中 , ∵ 點 A 和點 C 關于對稱軸 BD 對稱 , ∴ AG = CG .又 ∵ GE ⊥ CD ,GF ⊥ BC , ∠ BCD = 90 176。 , ∠ EAC = 15 176。 ∠ EA F = 30 176。 , ∴∠ IE F + ∠ H E B = 90 176。 B . 50 176。 , ∴ AM = BM = 2 x , M N = 3 x , B N = 2 x + 3 x . 在 Rt △ AB N 中 , ∵ AB2= A N2+ B N2, ∴ 1 = x2+ (2 x + 3 x )2, 解得 x =6 - 24( 負值舍去 ) , ∴ B N =6 + 24, ∴ BG =B Ncos 30 176。 , ∴∠ A GB = 60 176。 求線段 BG 的長. 【思路點撥】 ( 1) 連結(jié) CG ,先由對稱性易得 GA = GC .又由四邊形 E G F C 是矩形,推出 GE = CF ,在 Rt △ G F C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三條線段之間的關系. ( 2) 作 BN ⊥ AG 于點 N ,在BN 上截取一點 M ,使得 AM = BM .設 AN = x ,易得 AM = BM =2 x , MN = 3 x ,在 Rt △ ABN 中,根據(jù) AB2= AN2+ BN2,可得 1 = x2+ (2 x + 3 x )2,解得 x =6 - 24,推出 BN =6 + 24,再根據(jù) BG =BNcos 30176。 DE =12 10 3 10 = 1 5. 方法總結(jié): 1 . 在利用菱形計算或證明時 , 應充分利用菱形的性質(zhì) , 如 “ 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 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且平分 , 并且每一組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 等 . 2 . 對于菱形的判定 , 若可證出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 則可證一組鄰邊相等或?qū)蔷€互相垂直;若相等的邊較多 , 則可證四條邊都相等 . 如圖 , 在菱形 ABCD 中 , 過點 D 作 DE ⊥ AB 于點 E ,作 DF ⊥ BC 于點 F , 連結(jié) EF . 求證: ( 1 ) △ A DE ≌△ C DF ; 證明: ∵ 四邊形 A B CD 是菱形 , ∴ AD = CD , ∠ A = ∠ C . ∵ 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