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④在四個子核中,來自突起中的兩核,其一仍留在突起中,另一則進入菌絲尖端。當宿主細胞內的大量子代噬菌體成熟后,由于水解細胞膜的脂肪酶和水解細胞壁的溶菌酶的作用,促使細胞裂解從而完成了子代噬菌體的釋放.六、在蕈菌的發(fā)育過程中,其菌絲的分化可明顯的分成五個階段,其中在第二個階段中有一個特殊的菌絲結合方式即:不同性別的一級菌絲發(fā)生接合后,通過質配形成了由雙核構成的二級菌絲,它通過獨特的鎖狀聯合,即形成喙狀突起而連和兩個細胞的方式不斷使雙核細胞分裂,從而使菌絲尖端不斷向前延伸。細菌將其核酸注入宿主細胞后,利用宿主細胞的物質作為自己合成的物質來源進行大量的繁殖。當噬菌體與其相應的特異宿主在水中發(fā)生偶然想碰后,若尾絲尖端與宿主細胞表面的特異受體接觸,則尾絲被刺激散開而附著在受體上。 適應性強,易變異 吸收多,轉化快葡聚糖;錯;9錯;56生長譜法是指在混有供試菌的平板表面點加微量營養(yǎng)物,視某營養(yǎng)物的周圍是否長菌來確定該供試菌的營養(yǎng)要求的一種快速、直觀的方法.7基內菌絲:當孢子落在固體基質表面并發(fā)芽后,就不斷伸長、分枝并以放射狀向基質表面和內層擴展,形成大量色淺、較細的具有吸收營養(yǎng)和排泄代謝廢物功能的基內菌絲.8藍細菌(Cyanoobacteria):舊名藍藻或藍綠藻,是一類進化歷史悠久、革蘭氏染色陰性、無鞭毛、含葉綠素a(但不含葉綠體)、能進行產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9菌膜:液體培養(yǎng)基上生長的菌在液體表面生長所形成的膜狀結構10蕈菌:又稱傘菌,也是一個通俗名稱,通常是指那些能形成大型肉質子實體的真菌,包括大多數的擔子菌類和極少數的子囊菌類.二、選擇題1D 2 B 3 C 4 D 5 D 6 A 7 C 8 B 9 C 10 B三、14微生物的特點是 5 在菌體形態(tài)觀察中需要進行制片后才能在顯微鏡下觀察 ,觀察細菌時采取的制片方法是 觀察放線菌時采取的制片方法是 ,觀察真菌采取的制片方法是 。2實驗室常用的有機氮源有 霉菌細胞壁化學組成是 ;酵母菌細胞壁化學組成是 ,較少出現在有性生殖過程中。permease)屬于誘導酶,而其它種類的酶往往屬于組成酶。、氧吸收和糖利用的比速度下降時,青霉素的合成達到最高值。⑤裂解即釋放。③增殖。8描述烈性噬菌體侵染寄主的過程答:烈性噬菌體侵染寄主的過程包括五個主要的過程①吸附。(5分) 生長曲線在生產中的應用:(5分) ①延期限:在此時期菌體的遺傳保守性較差,給予低于致死量的外界因素都可導致變異,所以此時期是誘變育種的最佳時期。各時期有如下特點: ①延遲期:菌體數量不增加,生長速度為零,主要在此階段,菌體沒有分裂,菌數沒有增加,但菌體的生理活性很活躍。 G+細菌細胞壁具有較厚(2080nm)而致密的肽聚糖層,多達20層,占細胞壁成分的60%~90%,它同細胞膜的外層緊密相連’’ 肽聚糖層 G—細菌細胞壁的肽聚糖層很薄,在大腸桿菌和其它細菌中僅有單層?,F在已知,革蘭氏染色結果與細菌細胞壁的成分和結構有關。d.滴加沙黃染液復染l min。b.滴加盧戈氏碘液媒染l min、水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