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一日同窗便是緣。而同窗三載,又一直與我同桌從未改變,這可是多深的緣呵。都說光陰似水,似水般匆匆的光陰里有他笑意盎然也便足夠陽光。他——我的同桌,在這三年中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使我得以擁有如今的自信和笑臉。九月,從來都是混雜著初秋的惆悵和夏末的余溫。既有眷戀與忐忑不安,又有歡樂與不己的。一開始,沒有一拍即合或者熱火朝天。我們只是按班主任的安排坐到一起。重逢的欣喜中,對他只有顯得拘謹(jǐn)又簡單的自我介紹。而他也只是安靜的坐著,禮禮貌貌,低調(diào)得很。我尚不知道他的“傳奇”,只是那工整認(rèn)真的、一絲不茍的作業(yè)著實讓我既驚詫又敬佩。他的光芒在隨后的日子里一點點的綻放。在演講臺前的慷慨激昂,又有在運(yùn)動會上的奮力拼殺。說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華北,名叫北山愚公。愚公下決心率領(lǐng)他的兒子們要用鋤頭挖。愚公批駁了智叟的錯誤思想,毫不動搖,每天挖山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