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味詩歌的內涵。教師過多地肢解詩意,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從語言人手,理解“樹”的藝術形象。(板書課題及作者。1.查工具書解決生字詞。1.找出疑難問題,小組內交流。(見《新課標作業(yè)設計》本課“積累運用”部分。指名回答,其他同學補充糾正。4.你能夠說出文中“樹”代表什么形象?他與廣大勞動人民有。從而為我們塑造了一位。具有高度獻身精神的戰(zhàn)士的英雄形象,譜寫了一曲為人類無私奉獻的美的心靈的贊歌?!盀槿嗣穹盏木瘛薄矮I身精神”本身是抽象的,但樹是具體。借助多媒體,演示生長在不同位置、不同形狀的樹,讓學生展開想像,第一部分,主要是“樹”的自我介紹:生長地、經歷、成長的過程,屬于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