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校、辦教育的目的不止于此。,凱瑟琳告訴她們該做就是思考。這一情節(jié)啟示我:教育不是用書本知識把學生的腦袋塞得滿滿的,而是教育要“留白”,應當給學生足夠的多元化思維空間,教師自己應當有獨特的風格及內涵,讓學生們有自由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評判一件事物之前,先全面了解它。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有自己的思想。拋棄僵化的標準,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有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夠找到支持自己想法的理由,從而不害怕自己和別人不同,為了一個獨特的自己而驕傲。如同影片臺詞所說,“沒有錯的答案,也沒有教科書告訴你該怎么想”。也如同蔡元培先生所提出的“兼容并包”。在學生接觸足夠多來自各方面的信息和材料并經過老師引導以及自己充分的比較和分析,樹立獨立鮮明的個人觀點就不再那么困難。在另一堂精彩的藝術課中,凱瑟琳老師給學生們分享梵高著名的繪畫作品《向日葵》。她評價說:“他畫出感受,而非眼睛所見。人們不能理解。對他們而言,它幼稚又粗糙。”充滿理想與熱情的凱瑟琳老師向學生們所表達的一個重要道理,就是《向日葵》有各種不同的畫法,沒有約定俗成的正確標準化的答案,每個人要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欣賞去創(chuàng)造。她并非一味地否定女性要成為賢妻良母,而是希望她們能夠有其他的追求,能夠不浪費自己的聰明才智,能夠好好地思考:什么是女性的自由?什么是女性的價值?什么是女性的夢想?她希望這些女孩子對藝術和人生能有新的認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權,你能選擇順從家庭和社會強加于你們的意志,你也能選擇走自己的路。每個人的生活亦如此,要自我決定,自我選擇。影片的可貴這處就是結尾并沒有為女性應該成為什么樣的社會角色提供一個標準化的答案。所謂“婦女解放”,目的并非讓女性也去從事與男性一樣的工作,承擔和他們一樣的社會責任。瓊選擇了家庭而放棄了耶魯大學升學的機會,貌似是對傳統價值觀的妥協,實則是她獨立人格的體現。影片告訴我們,婦女解放首先是女性個性的解放,女子教育則是致力于培養(yǎng)她們獨立的思考力自我人生價值以及選擇人生道路的決斷力。無論相夫教子抑或升學就業(yè)成為職業(yè)女性,還是兼而有之,都要通過 理性的思考。跟隨自己的心走,只要是自己的思考,自己的選擇,符合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是正確的?!睹赡塞惿奈⑿Α肥且徊亢苤档糜^看具有教育意義勵志片。我希望今后教育領域出現更多的像凱瑟琳那樣敢于超越、大膽創(chuàng)新、追尋真實自己的教師。她是一抹時代的異色,僅此而已——觀影片《蒙娜麗莎的微笑》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年級:11級對外漢語姓名:陳思學號:110110029有必要先給出這部影片的簡介: 1953年美國被譽為“沒有男子的常青藤”的wesley女子學院,新來了位藝術史老師,名叫katherine,她是個美麗成熟的女人,剛剛大學畢業(yè),在大學里接受了自由改革思想,立志要成為一名杰出的教授。50年代的美國上層社會封建思想仍舊非常嚴重,wesley里的學生們大都有著良好的家庭背景,學識廣博,但學院對學生的教育不是教她們如何獲得自己感興趣的學科知識、獲得個性發(fā)展,而是以今后的婚姻狀況來衡量她們的價值,她們學習的目的無非是嫁一個好丈夫。katherine沒有像其他老師那樣沿襲學校一貫的教學做法和風格,她不僅挑戰(zhàn)學校的一些做法、規(guī)矩,而且鼓勵學生發(fā)掘自己的興趣,并且大膽去實踐她們的想法。最終她以特立獨行的作風,豐富的藝術史知識以及風趣熱情的個人魅力,贏得了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被學生稱為“蒙娜麗莎”。如果十分是滿分,我會給這部電影打八分。必須說katherine在劇情開始的表現我就不很滿意,新學校新學期的第一堂課,學生對她給出的畫作應答如流,不管是作品作者、作品內容、還是創(chuàng)作時間、風格,她們似乎早已爛熟。但面對學生幾句簡單的闡述,她就表現出極大的恐慌和無措,難道對于一幅極有價值的畫作來說,短短幾個字的概括就足夠完結了嗎。她廣博的學問、前衛(wèi)的思想都去了哪?糟糕的第一堂課之后她變換了風格,脫離課本,給出一些非常規(guī)的作品,引導學生去思考何謂藝術、由誰評判,這才真正進入了katherine的角色,但這個轉變很容易給人一種窮途末路的反彈,于是她在革新方面的價值也就跟著削弱了。katherine帶著她的自由精神來到wesley,當仍處于傳統觀念中的學生接觸到她時,自然會像撲面而來一陣新鮮的空氣一樣感到清爽、振奮,我認為片尾bill說得對,katherine來wesley“不是幫別人找到生活方式,而是幫別人找到她的方式”,katherine排斥傳統的婚姻生活,她拒絕自己的人生被婚姻、被家庭婦女這樣的角色禁錮,她也試圖避免她的學生掉進她自以為的漩渦里。事實上katherine并不理性、客觀,她極其反對傳統婦女的生活,就完全偏向與之對立的一邊,她看不見女性在傳統婚姻生活中能夠擁有的幸福,她也不去想她的學生真正適合什么樣的生活方式,她只是從自己的觀念出發(fā)教書育人。從這一點看,她也并不高明多少,原本她需要做的是使她的學生視野開闊,讓她們意識到自己可以自由選擇,可是katherine做過了頭,她激進、尖銳,因而她為旁人的執(zhí)迷不悟憤慨,當然也因為這種強烈的色彩才使得她顯得更醒目。影片中katherine與學生joan的交往很可以反映katherine的問題,她一廂情愿地認為joan放棄yale是不必要的犧牲,她沒有細致地與joan探討過,她單方面熱心地為joan謀劃,這種明顯地帶有按自己的意愿改造學生的強烈意圖,我個人并不欣賞。事實情況是joan有自己的想法和考慮,后來她倆在門口的對話很有深意:john了解katherine,她的老師認為“家庭主婦就是出賣了自己的靈魂,她們膚淺、愚蠢、沒有趣味”,認為joan會在“將來為自己沒有成為律師后悔”,但joan坦言自己熱衷于相夫教子的生活,她想要回歸婚姻,并且有信心做一個smart housewife。在這個事情上katherine應該是重新思考自己的態(tài)度的,在很多事情上影片也缺乏對她的內心思索的展現,這位激進的思想者一直都對自己十二分自信,從第一堂課受到學生的挑釁,到參加學生聚會,到她與paul的破裂,到最后與bill的矛盾,她一直沒有對自己有過懷疑或是思考,這一點也讓我難以接受。當然,影片中katherine與betty 的交鋒才具有新舊思想革新、女性思想解放的意義,katherine對betty的那句”the roles you were born to fill”的批判感人至深,她自己的痛心疾首,學生的惶惑不安,這一段才讓人深刻感到她的痛苦,她是多么希望她的學生能夠摒棄腐朽的、女性為婚姻為家庭犧牲自我的舊思想,她帶著一種世人皆醉我獨醒的痛苦與高傲向她的學生做了最后的最猛烈的申訴。隨著betty的覺醒、katherine的離開,影片才慢慢明晰起來,所謂蒙娜麗莎的微笑,也就是一種旁人無法理解的笑,人們無法了解笑容背后的心情是真實的愉悅還是偽裝的愉悅,但是這群女性已經明白,人生乃是為自身而活,為了虛假的表面的幸福而葬送自己的追求與向往實在太愚蠢??吹揭欢侮P于這部電影的評論:“一個沒有得到愛情的女權主義者,依然是偉大的,她雖然無法影響一個男人,讓他給她她想要的幸福。但是請你緊緊記住結尾那一幕,離開的教授得到那么多青春女孩的追逐,那是一種思想的勝利,一種智力上高尚的驕傲,她的思想將永遠照耀那些女孩,以及那些女孩的后輩,推開一切思想上的束縛,追求真正的自我?!敝徊贿^恰好在那個時間那個地點,katherine作為一抹異色,激發(fā)了人們對色彩的重新認識吧。一切都是歷史的兵卒與工具,無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