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性作品,創(chuàng)作于1899年。19世紀后半期,處于。沙皇俄國壓迫下的芬蘭,民族意識正在覺醒,爭取獨。立、解放的潮流日漸強大。作為一個音樂家,西貝。柳斯以音樂為武器,積。極投身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中,寫下了大量的富于芬蘭民族特色的優(yōu)秀作品,樂曲由銅管群在低音區(qū)的怒吼開。定的全曲不屈、戰(zhàn)斗的基調。管模仿管風琴,弦樂則作出莊嚴的應答,最后《芬蘭頌》的曲調奏起,在小號的召喚下,全曲在贊歌聲中結束。肺腑、深入人心,甚至能夠打動全人類。你會不由自主地把西貝柳斯同一片廣闊的土。西貝柳斯的《芬蘭頌》和交響曲是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價值的音樂,是真正的藝術杰作,因此,西貝柳斯說,《芬蘭頌》就像一縷來自曠野。民族解放運動起過很大的推動作用。它被譽為芬蘭的“第二。整個樂曲由若干個性格突。出的主題動機及其展開構成。烈而沉重,被稱為“苦難的動。民所蘊藏的反抗力量和對自由。音樂的進行突然加快,在低音。樂器簡單反復的音型中,傳出了一曲勝利的頌歌,崇高而神圣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