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組成萬人的義軍,1278年,文天祥在五坡嶺被。俘,元將張弘范叫他寫信招張世杰投降,遭拒絕,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一是在他21歲的時候,因科舉步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guān)頭,起兵勤王抗。詩人以“山河破碎”感嘆國家的危亡,“風飄絮”形容局勢如狂風中飄散的柳絮,困厄的遭際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柳絮”和“浮萍”兩相呼應(yīng)。第一層含義是兩個地名;另一層含義是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民族氣節(jié)。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身世浮沉雨打萍。為正義事業(yè)而奮斗,而獻身。蘇武持漢節(jié)牧羊十九年;劉胡蘭鍘刀下慷慨就義。1.山河破碎風飄絮。2.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3.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徐悲鴻)。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