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里牲口的數(shù)目、屯里食物的多少。當時又沒有文字,倉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減少數(shù)目時,在繩子上解個結就麻煩了。黃帝知道后,大加贊賞,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倉頡造了字,黃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稱贊他,他的名聲越來越大。倉頡頭腦就有點發(fā)熱了,眼睛慢慢。這話傳到黃帝耳朵里,黃帝很惱火。帝召來了身邊最年長的老人商量。老人沉吟了一會,獨自去找倉頡了。倉頡看這么大年紀的老人,都這樣尊重他,很高興,催他快說。這時倉頡羞得無地自容,深知自己因為驕傲鑄成了大錯。他連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懺悔。從此以后,倉頡每造一個字,總要將字義反復推敲,還行拿去征求人們的意見,一點也不敢粗心。片上的刻畫符號,稱“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