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白居易,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渭南東北),生于新鄭。元和十年因上書請急捕刺殺宰。相武元衡的兇手,被貶為江州司馬。晚年閑居洛陽,皈依佛教,自號“香山。白居易是中唐新樂府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要倡導(dǎo)者。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創(chuàng)新樂府,指斥時弊,反映民瘼,具有強(qiáng)烈的現(xiàn)實批判性。律四類,其中諷喻詩以《新樂府》、《秦中吟》為代表,感傷詩以《長恨歌》、《琵琶行》為代表。晚唐淺俗詩風(fēng),影響深遠(yuǎn)。以入樂以及后人仿效樂府古題而作的詩歌?!肚刂幸鳌纷孕蛟啤柏憽T?、元和之際,予在長安,聞見之問,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為《秦婦吟》。淫逸、豪華糜爛的生活。他們結(jié)成一團(tuán),操縱朝政,四年,江南大旱,竟至民間有人人相食的慘狀。之意,喻指宦官的奢侈生活。廣大人民的悲慘處境。和對人民疾苦的同情。主題明顯但不明說,而且對人物神態(tài)描寫相當(dāng)傳神。白居易自編集時,將此詩編人“感傷”部分。變故,對其打擊頗大,行蹤似真似幻,似虛似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