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杜牧,字牧之,京兆萬年人。朋黨之爭時,被李德裕排擠,而后復為用。入朝,官至中書舍人。他關(guān)心國事,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擁。護中央集權(quán),主張抵御入侵之敵,反對腐化,同情人民。他的《答莊充書》說“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wèi)”,是。他的詩與李商隱齊名。其政治詩如長篇《感懷詩》共五十三。韻,是學杜甫的《北征》和《詠懷五百字》。反映現(xiàn)實的律詩如《河湟》、《早。雁》等都蘊含著深沉的對時政批評之諷。藝術(shù)上最有特色的是寫景抒情的七絕,行》等,意義深婉,風格飄逸。由于國熱已如江河日下,故這些詩常流露感傷情。其《阿房宮賦》也為人稱道且標志著文賦體之形成。有《樊川文集》。本文通過阿房宮的興毀來討論六國和秦滅亡的內(nèi)在原因。三川溶溶,流入宮墻。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之城郭;管弦哎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本題共三首,是杜牧經(jīng)過驪山華清宮時有感而作,此為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