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白居易,字樂天,下邽人,中唐大詩人。憲宗到武宗六朝。仕宦可分為前后兩期。兼茂明于體用科”,改周至尉,入為翰林學士,擢左拾遺。下的思想占主導地位,要為朝廷興利除弊。他有《策林》七十五篇,指出朝政弊。端,發(fā)為歌詠則是《新樂府》五十首和《秦中吟》七首,但后來感到仕途險惡,考慮個人出處利害,已有消極退避的思想。先是四十三歲時,他授官太子左贊善大夫。而致罪的實際原因則是由于其長期批評朝政而觸怒了皇帝?;蛟诔袚伍e散職務。而創(chuàng)作的主張,認為文學的作用應是“補察時政”、“泄導人情”。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成為指導創(chuàng)作的口號。有自己的傾向、態(tài)度,詩歌中應有美刺比興。育感化,才算是結果,才達到了文學的目的。他嚴厲批評了六朝形式主義文風,給杜甫的現(xiàn)實主義詩歌以崇高評價。諭詩,這種推重,主要在政治意義方面,并不在藝術性?!缎聵犯窞榇?,多批評朝政弊端和他所見所聞的黑暗現(xiàn)實。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