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法藝術的價值。50.根據(jù)文意,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漢字的信息“集裝箱”功能,是說漢字是文化信息、人類生活意義的載體。B.漢字的學習規(guī)律與人類的認識與發(fā)展規(guī)律是一致的。C. 漢字的進化和發(fā)展同人類文明的發(fā)展規(guī)律具有天然有機的契合D. 漢字的進化和發(fā)展的動力在于中國人對美感的不斷追求參考答案:1 C 2 B 3 B 4 A 5 C6 D 7 B 8 B 9 B 10 B11 B 12 B 13 A 14 A 15 C 16 D 17 B 18 B 19 C 20 C 21 A 22 C 23 B 24 C 25 D 26 B 27 A 28 D 29 B 30 C 31 C 32 C 33 D 34 A 35 B 36 A 37 C 38 D 39 C 40 C 41 B 42 D 43 B 44 A 45 C 46 D 47 D 48 C 49 B 50 A 1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語音知識,重點是易錯字讀音。A中胴(d225。ng)應讀d242。ng,恫(d225。ng)應讀d242。ng,B中忤(chǔ)應讀wǔ,D中狙(zǔ)應讀 jū。2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詞語解釋。A中“舉手之勞”,意為“一舉手那樣的辛勞。形容輕而易舉,毫不費力?!盋中 順民,指歸附新統(tǒng)治者或外族侵略者的人。D中“文思”意為“寫作的思路”。3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易錯的字。A項中“樂此不彼”應為“樂此不?!保?C中“堅守自盜”應為“監(jiān)守自盜”, D中“目不瑕接”應為“目不暇接”。4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病句分析。A項不合邏輯,應為:提出、分析、解決。B項搭配不當,詳細的規(guī)定是對政策而言,深刻的說明是對理論而言。C項否定詞重復使用,或刪除“防止”,或刪去“不再”或“不”。5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排列句序,給定若干句子,按語意連貫的要求排列成一段話,要注意以下原則:①圍繞中心,圍繞中心說相應的話,這是組合語段或語篇的首要條件,離開了這一點,無連貫可言;②角度一致,這里的“角度”是指敘述的角度,不論是長是短的一段話,都有一個敘述的角度,只有保持敘述角度的一致,語句之間才能連貫,隨意變化敘述角度,就會使文字不通順;③結(jié)構(gòu)協(xié)調(diào),這里所說的結(jié)構(gòu)協(xié)調(diào)一致,既包含句子之間的結(jié)構(gòu)協(xié)調(diào),又包含一個句子內(nèi)部的結(jié)構(gòu)協(xié)調(diào)一致;④句子之間連貫還需要其他條件,如尋求合理的組合順序,關注前后照應等。6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修辭手法及其作用。D項主要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把對敵人和對人民的態(tài)度進行對比。7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理解。①梅花在冬日開放,②中由“登高”可以看出是深秋,③中寫“熱”,自然是夏季,④寫清明,是春天。8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文學常識。9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歷史知識。10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政治常識。11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政治常識。12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語句理解能力。由“在于發(fā)展個人天賦”可以看出,裴斯泰洛齊是個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論。13答案: A解析:本題考查生物知識。14答案: A解析:本題考查地理知識。15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地理知識。16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近義詞詞意辨析?!扒f重”、“鄭重”區(qū)別在于“莊重”多指言語、態(tài)度認真,“鄭重”多指嚴肅嚴謹?!把菔尽焙汀把菥殹钡膮^(qū)別在于“演示”指顯示表現(xiàn)出來,“演練”重點在“訓練操練”上?!耙龑А?、“導致”二者區(qū)別主要在于“導致”多表示一個不好的結(jié)果,“引導”多指帶領,指引向某個目標方向,傾向于好的結(jié)果。17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標點符號的運用。破折號的作用之一是引出對概念內(nèi)涵的具體解釋?!懊赖囊约坝幸馕兜摹笔菍Α斑@種創(chuàng)造的結(jié)果中的一部分”進行解釋。頓號表示的是短語內(nèi)部的結(jié)構(gòu)關系,可以用在并列的詞語之間,也可以用在當作詞語用的短語之間。18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關聯(lián)詞語的運用?!岸摇北磉f進,“只是”表輕微的轉(zhuǎn)折?!凹词埂北碜尣?,“假使”表假設。19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文學常識。考生容易把正月十五的元夜與七月七的七夕混淆。20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文學常識。作者應為列夫?托爾斯泰。21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歷史常識。22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文學理論知識。《人間詞話》第三則說:“淚眼問花花不語, 亂紅飛過秋千去?!薄翱煽盎○^閉春寒, 杜鵑聲里斜陽暮”。有我之境也?!安删諙|籬下, 悠然見南山”?!昂ㄥeF? 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23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法律常識。24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法律常識。25答案:A解析:本題考察文學常識。26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生物學常識。27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經(jīng)濟學常識。 28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經(jīng)濟學常識。29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生物學常識。 30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常識。由題干的上下文可以看出,答案是穩(wěn)定性。 31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修辭手法。頂真的手法不常見,頂真是用前面結(jié)尾的詞語或句子作下一句的起頭。對偶與對比的區(qū)別在于,對偶主要是從形式上講,而對比在于內(nèi)容的比較。32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文學常識。33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文章題目的理解。文中沒有提到敬亭山。34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文學常識。35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語句的理解。由上文“等到眾鳥棲定”,可以看出,歌者是指鳥。36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語段的概括能力。由第一段“可以……但應當……并且”就可以看出,這是權(quán)力的限制。37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詞語理解能力。詞語理解需要通過上下文來分析。由“適當引用”的上下文可以看出,“只能適用于介紹被引用作品”文中沒有任何詞語顯示或暗含該信息。38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語段理解和運用能力。由文中第十條可以看出,公共場所的雕塑可以攝影出版,并不必支付雕塑作者的報酬。39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語段理解和運用能力。該行為不符合以上十二條。 40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語段理解和運用能力。由第十二條可以看出,改成盲文是不需要支付作者稿費的。 41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詞語的比較。由上下文對這一女子的描寫來看,應該是不艷不俗,也不高貴典雅,又從“秀而不媚”的形式來看,應該是“清而不寒 ?!?2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語段的理解能力。由第一段“那雙眼睛,如……”可以看出,文章描寫了她的眼睛。43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語句的理解能力?!坝嘁衾@梁”是指聽完歌聲以后的感覺。44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修辭手法。第二第三段用了大量的比喻來描寫小玉的說唱。 48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描寫的角度。文章中沒有出現(xiàn)視覺、觸覺的描寫46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代詞的指代內(nèi)容?!斑@”指代的往往是它前面的內(nèi)容。47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語段的理解能力。由文中第一段“每一次字體的嬗變,都伴隨著藝術美感的集約化過程。正是這種過程,逐漸造就了漢字的信息“集裝箱”功能。”來看,漢字是在發(fā)展過程中造就“集裝箱”的功能的。48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語段的理解能力.。由第二段最后一句“極有利于全面地調(diào)動人類感官和大腦兩半球的智慧和潛能”可以看出。49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內(nèi)容的概括能力。第一段側(cè)重寫漢字的美感,第二段側(cè)重表述書法的審美價值、美育價值。50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推斷能力。文中漢字的信息“集裝箱”功能,是從審美的角度敘述,與“生活意義”沒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