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所以第二肩關節(jié)繞X軸的實際最大運動范圍為(,)。 (a)運動前 (b)運動后圖42 第二肩關節(jié)仿真效果圖肘關節(jié)X軸方向運動前后的位置如圖43所示,其中圖(a)表示向上轉動,圖(b)表示向下轉動。在此過程中,均發(fā)生干涉現(xiàn)象,發(fā)生圖(a)現(xiàn)象的原因是:①肘關節(jié)有一塊擋板連接板,向上轉動時氣動肌肉碰到擋板連接板而發(fā)生干涉;②由于擋板上的鉸鏈點的距離太近,在運動到極限位置之前,兩對氣動肌肉就已發(fā)生了干涉。發(fā)生圖(b)現(xiàn)象是由于原因②。(a1)運動前 (a2)運動后(a) 向上轉動(b1)運動前 (b2)運動后(b)向下轉動圖43肘關節(jié)X軸方向仿真效果圖其中原因①是無法解決的,不過可以通過增加擋板的長度來增加向上轉過的角度;原因②可以通過增加擋板上的鉸鏈點的距離(如圖33)即AB=2a的長度來改善,值得一提的是改變a的長度,A點不能運行到A1的位置,這里取a=25mm。相應的腕關節(jié)在X軸方向上的a=25mm。修改后的肘關節(jié)X軸方向運動到極限位置的效果圖如圖44所示。繞X軸的運動范圍為( 186。, 186。)。(a1)運動前 (a2)運動后(a) 向上轉動(b1)運動前 (b2)運動后(b)向下轉動圖44修改后肘關節(jié)X軸方向仿真效果圖肘關節(jié)Y軸方向運動前后的位置如圖45(a)和45(b)所示。在此過程中無干涉現(xiàn)象,通過通過測量極限位置的角度,得到=,所以肘關節(jié)繞Y軸的實際最大運動范圍為(,)。(a)運動前 (b)運動后圖45 肘關節(jié)Y軸方向仿真效果圖腕關節(jié)在X軸方向上的零件尺寸已經(jīng)根據(jù)肘關節(jié)在X軸方向的零件尺寸進行修改。運動前后的位置如圖46(a)和46(b)所示。在仿真過程中,無干涉現(xiàn)象,通過測量極限位置的角度,得到= ,所以腕關節(jié)繞Z軸的實際最大運動范圍為(,)。(a)運動前 (b)運動后圖46 腕關節(jié)X軸方向仿真效果圖腕關節(jié)Z軸方向運動前后的位置如圖47(a)和47(b)所示。此過程中無干涉現(xiàn)象,通過通過測量極限位置的角度,得到=,所以腕關節(jié)繞X軸的實際最大運動范圍為(,)。(a)運動前 (b)運動后圖47 腕關節(jié)Z軸方向仿真效果圖、二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X軸方向,腕關節(jié)X軸方向的運動仿真及分析第一、二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X軸方向,腕關節(jié)X軸方向運動前后的位置如圖48(a)和48(b)所示。在此過程中無干涉現(xiàn)象,說明此次設計的氣動機械手能在預期的范圍內進行運動。(a)運動前 (b)運動后圖48 總運動效果圖(1)、二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Y軸方向,腕關節(jié)Z軸方向的運動仿真及分析第一、二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Y軸方向,腕關節(jié)Z軸方向運動前后的位置如圖49(a)和49(b)所示。在此過程中無干涉現(xiàn)象,說明此次設計的氣動機械手能在預期的范圍內進行運動。(a)運動前 (b)運動后圖49 總運動效果圖(2)第5章 結論本文設計了一個全部由氣動肌肉驅動的機械手,從整體結構到各個關節(jié)、手臂零件的設計,通過理論計算和三維模擬仿真,對各個關節(jié)進行優(yōu)化,最終實現(xiàn)氣動機械手關節(jié)最大的運動范圍,滿足預期設計要求。各個關節(jié)的最大運動范圍如下:(1)肩關節(jié)第一肩關節(jié) (,)第二肩關節(jié) (,)(2)肘關節(jié)肘關節(jié)X軸方向 ( 186。, 186。)肘關節(jié)Y軸方向 (,)(3)腕關節(jié)腕關節(jié)X軸方向 (,)腕關節(jié)Z軸方向 (,)該機械手能夠實現(xiàn)4個自由度的運動,氣動肌肉具有控制精確的特點,在抓取物品等進行生產(chǎn)實踐時,能夠實現(xiàn)高精度的動作,基本滿足了實際應用需要。該氣動機械手具有輕巧、安全和控制簡單等特點,可以用于工廠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和人密切接觸的場合。參考文獻[1] [M].上??茖W技術出版社,~28.[2] SMC(中國)[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37.[3] 隋立明, [J].機床與液壓,2007, 35(6):218~219.[4] Qiu Yangzhen, Lin Yimeng.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of High Precision Pneumatic Pressure and Pneumatic[J]. 2006, 28(4):55~56.[5] (氣動機械手)的發(fā)展及應用[J].液壓與氣動技,1999, 12(5):13~16.[6] 姜繼海,宋錦春,[M].高等教育出版社,~54.[7] ,.Modeling and control of McKibben artificial muscle robot actuators[J].IEEE Control System Magazine,2000, 27(6):15~38.[8][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2.[9] 杜來林,[M].北京大學出版社,~13.[10] [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10.[11] [德]Wemer Deppert ——低成本綜合自動化[M].李寶仁,~64.[12] 王孝華,趙中林,[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2.[13] [美]Saeed B.Niku.機器人學導論——分析、系統(tǒng)及應用[M].孫富春,朱紀洪,劉國棟等譯.孫增圻,~57.[14] 齊進凱,[J].機械設計,2000, 22(2):257~258.[15] [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55.[16]Tbndu B, Modeling and control of mckibben artificial muscle robot aetuatom[J].IEEE Control systems Magazine 2000, 5(7):15~38.[17] [M].重慶大學出版社,~124.[18] [J].液壓與氣動,1998, 16(2):1~3.[19] [J].液壓與氣動,1991, 5(2):2~3.[20] [J].液壓與氣動,1994, 5(1):39~41.[21] of pneumatic process in the continuous control of motion with pressed airL[M].Trans of ASME,~241.[22] Zhou Hong. Intelligent pneumaticThe latest trend in pneumatic actuators and control systems[M].Proceeding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348.[23] 陸鑫盛,[M].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89.[24] 陳新元,[J].液壓與氣動,2007, 13(3):46~47.[25] 蔡自興.機器人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60.[26] 路甬祥. 液壓氣動技術手冊[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2.[27] 隋立明,王祖溫,[J]., 10(9):7~8.[28] 劉辛軍,汪勁松,高峰,[J].中國機械工程,2002, 13(2):101~104.[29] 吳偉國,鄧喜君,[J].中國機械工程,1999, 10(12):1345~1346.[30] 毛君,[J].煤礦機械,2006, 27(6):990~994.[31] [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66.[32] 隋立明,譚世江,趙鐵,[J].液壓與氣動. 2008, 17(2):48~49.致 謝本畢業(yè)論文是在我的導師教授的親切關懷和悉心指導下完成的。她嚴肅的科學態(tài)度,嚴謹?shù)闹螌W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深深地感染和激勵著我。從課題的選擇到項目的最終完成,老師都始終給予我細心的指導和不懈的支持。半年來,老師不僅在學業(yè)上給我以精心指導,同時還在思想、生活上給我以無微不至的關懷,在此謹向老師致以誠摯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在此我還要感謝研究生,正是由于她的幫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個一個的困難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順利完成。在論文即將完成之際,我的心情無法平靜,從開始進入課題到論文的順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師長、同學、朋友給了我無言的幫助,在這里請接受我誠摯的謝意!同時感謝培養(yǎng)我長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謝謝你們!最后感謝我的母?!髮W四年來對我的栽培。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