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的結(jié)果基本吻合,CH量在所測的齡期中7d的量達到最大,說明水泥的水化還在繼續(xù),但是火山灰反應(yīng)也在繼續(xù),就是CH量在變動的,7d以前的生成量要大于其消耗量,故CH量在增加,但是隨后,由于火山灰反應(yīng)的加深,CH消耗量要大于水泥水化產(chǎn)生的CH量,所以CH含量在7d之后隨齡期的增加而降低了。就其總質(zhì)量的損失而言還是隨齡期的增長而在增加,說明了水泥的水化程度齡期的增長而增加的。其規(guī)律于強度隨齡期的變化規(guī)律是很相似的??梢钥吹剿嗟膹姸鹊淖兓?guī)律:從圖中可以看到摻SF、FA的樣品其強度的變化,摻硅灰的樣品早期強度的硅灰的貢獻要高于同期粉煤灰的強度貢獻,且硅灰摻量愈大其強度貢獻愈高。這是因為,硅灰是一種非結(jié)晶相無定形圓球狀顆粒,且表面較為光滑,具有很高的活性,其與水泥熟料水化產(chǎn)物氫氧化鈣(CH)發(fā)生二次反應(yīng)形成了低Ca/Si比的CSH凝膠,從而增強了水泥石的強度。粉煤灰早期的強度貢獻要小,粉煤灰的早期反應(yīng)不及硅灰,其早期主要起填充作用,后期隨齡期的增長,二次反應(yīng)程度的增加,水泥石的強度也在增加。本文對于總的質(zhì)量損失只列取了具有代表性的C組和純水泥E組??梢钥吹娇偟觅|(zhì)量損失與抗壓強度是存在一定的關(guān)系的,做圖如下: C、E組水泥的TG曲線上的總的質(zhì)量損失隨齡期的變化 水泥石的強度隨齡期及配比的變化總質(zhì)量損失與抗壓強度的關(guān)系作圖如下: Y= +*XR2=Y= +*XR2=E組 C組 總的質(zhì)量損失與抗壓強度的關(guān)系第五章 結(jié)論與展望 結(jié)論本文同過XRD、TG對復合水泥漿體的水化產(chǎn)物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的結(jié)論: ① 水泥的水化產(chǎn)物中的晶相主要是Ca(OH)2,水化早期還有Aft,而且還能檢測到未水化的水泥熟料,同時通過比較不同齡期的C3S和C3S的峰的強度,可以發(fā)現(xiàn)C3S的水化要快于C2S。② 摻入活性摻合料FA、SF會發(fā)生二次反應(yīng),而且SF的早期的反應(yīng)速度要大于FA的反應(yīng)速度。摻入的少量的SF早期促進了水泥熟料的水化。③ 齡期對于水泥水化的影響是,早期由于發(fā)生了二次反應(yīng),但是水泥熟料的水化速度要大于二次反應(yīng)消耗的Ca(OH)2,在水化7天時Ca(OH)2的含量是最大的。④ 從熱重的分析結(jié)果可以發(fā)現(xiàn)其質(zhì)量損失主要有三段,包括CSH、Aft、CH等失水,還有碳化生成的CaCO3的脫碳。⑤ 隨著齡期的增長,復合漿體的熱重分析中的質(zhì)量損失不斷增大,說明了水泥水化程度的加深??偟馁|(zhì)量損失與抗壓強度有著一定的關(guān)系,由于本實驗的數(shù)據(jù)不夠的,因而不能夠說明它們之間必然存在線性關(guān)系。 展望 本實驗只是一個大課題下的一小部分,然而從這個角度只能定性地說明水泥水化的水化程度,而強度必然與水化的程度有關(guān),本實驗不能夠得到水泥的具體水化程度,而且由于二次反應(yīng)的存在使得問題更加復雜了。實驗中發(fā)現(xiàn)有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地探討并進行實驗,先總結(jié)如下:① 實驗中可以利用到DSC,但是DSC的一些信息沒有得到,在TDDSC的連用中,應(yīng)該獲得關(guān)于吸熱及放熱峰的焓變值及熱流量,可以用來分析具體的物相。② 實驗中可以求得單摻FA、SF的反應(yīng)程度,但無論是XRD或TGDSC均難以CSH的量,而試塊的強度及收縮與凝膠量是有聯(lián)系的,所以實驗中應(yīng)該通過Ca(OH)2的解耦來獲得關(guān)于CSH的量的一些有用的信息。③ 此外還可以用XRD定量測定其中Ca(OH)2的含量。④ 實驗還需要進一步分析水泥水化的程度,并建立其與強度的關(guān)系,還需要進行大量的試驗,就水化程度應(yīng)該測定更多的齡期,從而得到更多的實驗數(shù)據(jù),這樣建立的水泥的水化程度或者CSH的量與強度之間的關(guān)系才具更強的說服力。致謝本文是在李燕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李老師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敬業(yè)的拼搏精神,使我學到許多。論文從選題、文獻查閱,到試驗方案的確定及實施,以及論文的最后完成,無不凝聚著導師的心血,值此論文完成之際,謹向李老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在課題的完成過程中,大家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辛勤地工作,激烈的討論,特別是多專業(yè)的良好協(xié)作精神仍然歷歷在目。本學期,大量的試驗工作是在北區(qū)實驗室完成的,各位同學的鼎力相助,至今難以忘懷。在此,向給過我實驗幫助的老師同學一并致謝。此外,感謝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的各位領(lǐng)導和老師,為我順利完成學業(yè)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條件。借此機會,特別感謝我親人多年來對我生活和學業(yè)上的理解、支持和關(guān)心。 龐士武 2011年6月10參考文獻 [1].賈艷濤,孫偉,[D].東南大學,2005[2].[J].建筑材料學報,2007(12),10(6):632—635[3].康志堅,[D].重慶大學,2007[4].王沖,蒲心誠,陳科,[J].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2002,26(6):853—857[5].Arnon Chaipanich . Thanongsak Nochaiya . Thermal analysi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ortland cementfly ashsilica fume pastes[J] . J Therm Anal Calorim ,2010, 99:487—493[6].王亞麗,[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8[7].李玉華,侯貴華,束長小,[J]. 鹽 城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16(1):16—18[8].周勝波,李庚飛,[J].中國礦業(yè), 2008(12),17(12):88—93[9].[J]. 山西建筑,2007(1),33(2):178 179[10].單小兵, 張其土, . 2002(8), 38(8):23—47[11].王曉,胡曙光,[J].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學報,2007(8),24(6):46—53[12].李響,閻培渝,(OH)2 含量的復合膠凝材料中水泥水化程度的評定方法。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結(jié)構(gòu)工程與振動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100084[13].Weiker W, 沈威等譯. 研究硅酸鹽水泥水化過程的新方法[J].第6屆國際水泥化學會議論文集第二卷,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81:232—254[14].胡曙光,何永佳,呂林女. Ca(OH)2解耦法對混合水泥中CSH凝膠的半定量研究[J].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2006(10),24(5):666—669[15]. Jkjellsen,Knft O,Detwiler D.Backscattered electron imaging of cement pastes hydrat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J].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1990,20(2):308—311[ 16].Badqer,Steve R,Sadananda S,el a1.Backscattered electron imaging to determine watertocement ratio of hardened concrete[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2001, 3l(1):1720[17].凌祥,徐善東,[J].水泥,1998,11:33—35[18]. Pommersheim J M ,Clifton J R .Twodimensional simulation of cement clink[J].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1982,12(5):765—772 [19].Phan , Quoc H D,Taketo U.Two2dimensional simulation of cement hydration [J] .Transactions of the Japan Concrete Institute,1999,21(1):77—82 [20].Wieker W,hurbert C ,Heidemann D. Recent research of solid state NMR investigations and their possibilities of use in cement chemistry.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the Chemistry of Cement Gothenburg () ,Sweden,1997[21].Laurent Naehbaur,Pierre—Clvaer Nkinamubnazi, Andre Nonat et a1.Electrolinetic properties which control the coagnlation of silicate cement suspensions during early age hydration[J].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1998, 202:261—268[22].楊淑珍,宋漢唐,[J].分析測試學報,1996(9),15(5):73—76[23].[D].南京工業(yè)大學,2005[24].張立華,許祥俊. 水泥基材料水化產(chǎn)物的研究發(fā)展狀況評述[J]. 河南建材,20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