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物為人工濕地微生物提供附著物和傳輸氧氣的作用比草本植物差,從而影響凈化效果,總氮、總磷的去除率只有 40%50%。因此可考慮兩棲榕和草本植物混種,草本植物地下發(fā)達的須根系與兩棲榕地表發(fā)達的側根系和不定根系形成縱橫交錯的根系網(wǎng), 地上部分可充分利用陽光, 地下部分密度大, 為人工濕地中的微生物提供充足氧氣和理想的附著物, 從而達到最佳凈化效果。4 研究展望及對策 人工濕地植物研究設想及展望由前文所述不難看出,當前對人工濕地中水生植物的研究應集中于人工濕地生境條件下水生植物的生理生態(tài)研究,包括植物相生相克作用研究以及外界因素對植物氮磷吸收率的影響等;另外植物種類篩選及適宜人工生境的研究與創(chuàng)建,也為進一步發(fā)揮植物在人工濕地中的作用和完善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提供依據(jù)和手段:通過一些環(huán)境因子的改變和人工濕地的設計、操作、運行的調(diào)控,創(chuàng)造有利于根系進一步向深處擴展的條件, 充分地利用人工濕地的體積;如何創(chuàng)造濕地植物越冬生長的條件, 使其在冬季仍然表現(xiàn)出良好的生長狀況, 常年維持人工濕地的高效凈化污水能力等也有待于進一步地研究。 提高人工濕地脫氮除磷能力的對策人工濕地是一個復雜的污水處理生態(tài)系統(tǒng), 其對氮磷的去除與基質(zhì)、微生物、植物種類、污水類型、水力負荷、水文特征、氣候特征等因素密切相關,為了提高氮磷的去除效果,建議考慮以下對策:(1) 增加濕地面積, 保證有效的過濾面積和體積。(2) 適當?shù)挠袡C負荷、間歇布水方式、適當?shù)乃β洳?1%2%)以及較長的水力流程。(3) 采用富含Ca、Fe和AL等的基質(zhì)。(4) 篩選氮磷吸收能力強、具抗逆性、有一定經(jīng)濟利用價值和景觀價值,易管理的濕地植物。(5) 增加預處理設施, 表面流濕地和垂直流濕地結合布置。(6) 及時收割濕地植物和更換基質(zhì)。(7) 如果要提高除磷效果,最好采用水平流人工濕地,因為水平流人工濕地的腐殖質(zhì)可以積累大量的磷。(8) 在低溫地區(qū),提高濕地光照條件,在濕地周圍栽樹擋風等。Reference[1] R. G. Hunter, D. L. Combs, Nitrogen, Phosphorous,and Organic Carbon Removal in Simulated Wetland Treatment Systems.[J].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2001,(4)[2] Y. T. Tu, . Chiang, J. Yang. application of a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 for polluted stream remediation.[J].Journal of Hydrology。510(2014):70–78[3] J. Brisson , F. Chazarenc .Maximizing pollutant removal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Should we pay more attention to macrophyte species selection?.[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407(2009):3923–3930[4] Cristina 225。vila,Marianna hybrid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reuse in warm climate regions.[J] Ecological Engineering。61(2013):43–49[5]韓瀟源,.[J].湖泊科學;2008,20(6):741747[6]梁 威,.[J]環(huán)境科學動態(tài)。2000,32(3)[7]王國祥,1999,19(2)[8]單 ,2006[9]熊 飛,.[J].,3(3)[10]王 薇,俞 ,14(1)[11][J].,(12):18.[12]白曉慧,.[J].,32(6)[13]成水平,.[J].,14(6)[14]吳建強,.[J].,21(1)[15].[J].,20您好,歡迎您閱讀我的文章,本W(wǎng)ORD文檔可編輯修改,也可以直接打印。閱讀過后,希望您提出保貴的意見或建議。閱讀和學習是一種非常好的習慣,堅持下去,讓我們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