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西周·《詩經(jīng)》文學作品,我國現(xiàn)存文獻中最早記載具體藥物的書籍,收錄100多種藥用動、植物名稱。春秋戰(zhàn)國·《黃帝內(nèi)經(jīng)》奠定四氣五味學說的理論基礎;中藥歸經(jīng)學說之先導;后世中藥升降浮沉學說的理論依據(jù)。現(xiàn)存最早的本草(藥學)專著,被奉為四大經(jīng)典之一,載藥365種,按藥物功效不同分為上、中、下三品;首創(chuàng)“諸病通用藥”,首將芍藥分為赤芍、白芍兩種;雷敩《雷公炮炙論》我國第一部炮制專著,系統(tǒng)介紹了300種中藥炮制方法;標志著本草新分支學科的產(chǎn)生??茏趭]《本草衍義》最早提出要按年齡老少、體質(zhì)強弱、疾病新久等決定藥量,首次提出將“四氣”改為“四性”。載藥921種,新增716種,作用;鹽制澤瀉、車前子,可增強瀉熱利尿的作用;鹽制荔枝核、橘核、小茴香,可增強療疝止痛的功效。炒黃、炒焦使藥材易于粉碎加工,并緩和藥性?!镄聊芎臍鈧?,不宜用于氣虛證或陰虛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