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黃土高原跨中朝地臺和祁連山褶皺帶兩個一級大地構造單元。黃土高原從地質構造上可。行山之間的“汾渭盆地”。這些盆地于中生代形成,開始接受陸相堆積,到第四紀開始緩慢上升,經歷了盆地—堆積平原—高平原—高原的發(fā)育歷史。黃土高原水土流失,以流水侵蝕為主,其邊緣山地以重力侵蝕為主。最嚴重的區(qū)域包括陜。分屬于黃土丘陵區(qū),年均輸沙量占全區(qū)的80%,占入黃泥沙總量的74%。一般地區(qū)輸沙模數在。其中又以渭河為界,渭河以北地區(qū)包括散渡河、葫蘆河等侵蝕模數都在5.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與內力地質作用是分不開的。這一構造基本輪廓主要是由白堊紀。黃土高原占主導地位的黃土丘陵和黃土塬區(qū),屬區(qū)域性上升區(qū),就是。300m,晉陜黃河干流地區(qū)上升至少150m。在最近0.2Ma,黃土高原發(fā)生了三次顯著的構造活動,形成相應的三。黃土高原地震密集區(qū),動,將上述易風化流失的巖土物質不斷抬升,而成為受侵蝕地區(qū)。質和地殼運動是內力地質因素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