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圍繞著恒星運行的天體是行星;環(huán)繞行星運行的天體是衛(wèi)星,衛(wèi)星有人造衛(wèi)星和天然衛(wèi)星兩種。太陽是太陽系中唯一的恒星,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地球是太陽的行星,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40.B解析:B【詳解】1519年,葡萄牙的航海家麥哲倫的航行是人類第一次成功的環(huán)球航行,他們驗證一個偉大的猜想就是地球是球形的。觀察船進港時,發(fā)現(xiàn)先看見船只的桅桿,再看見船身;觀察船出港時,發(fā)現(xiàn)船只的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桿才消失。我們推測地球是球形的,所以B符合題意?!军c睛】本題考查地球是球形的,要求學生掌握地球是球形的。41.B解析:B【詳解】我們生活的地球,從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個蔚藍的星球。地球表面三分陸地七分海洋,相互穿插分割,海洋占71%,陸地占29%,因此人們稱地球是一個“水球”。將透明計算紙覆蓋在世界地圖上,通過數(shù)格子的方法,海洋占7格,陸地占3格,所以海洋的面積大。42.A解析:A【詳解】,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從太空拍攝的照片上看,地球像一個藍色的水球。根據(jù)對地球水陸分布的認識,通過數(shù)格子比較陸地和海洋面積的大小,可以比較陸地和海洋的面積。43.A解析:A【詳解】地球儀是為了便于認識地球,人們仿造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制作的地球模型。地球的形狀首先是近似球體,所以C心形的形狀不符合;然后B地軸傾斜的角度太大,所以也不符合,只有A最能代表地球儀。44.A解析:A【詳解】在制作海報時,我們要確定資料的來源。資料可以來源于科學書籍、正規(guī)的網(wǎng)絡資源,還可以是家長或者學生自己拍攝的照片。下列不能作為資料的來源的是科幻電影,所以A符合題意。45.A解析:A【詳解】像太陽這樣自己發(fā)光的天體,叫做恒星,像地球這樣自己不發(fā)光,圍繞恒星運行的天體,叫行星,像月球這樣自己不發(fā)光,圍繞行星運行的天體,叫衛(wèi)星。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一般來說,恒星比行星大,行星比衛(wèi)星大。46.C解析:C【詳解】過山車又稱云霄飛車,是游樂園中一種富有刺激性的娛樂工具,令不少人著迷。它常利用重力和慣性使小列車沿蜿蜒的軌道行進,有爬升、滑落、旋轉(zhuǎn)等過程。根據(jù)對過山車的人認識,設(shè)計過山車要求軌道的總長應在2米以上,要有直線軌道和曲線軌道,過山車軌道要有適宜的坡度,能給小球提供足夠動力,并不是坡度越大越好。47.B解析:B【詳解】根據(jù)路程=速度時間的關(guān)系,我們在比較兩個物體運動的快慢時是在相同距離的情況下比較時間的多少,在相同時間的情況下比較距離的長短。10秒內(nèi),時間一定,距離遠的速度快,所以小麗速度快。48.C解析:C【詳解】單位時間內(nèi)物體運動的距離叫做速度,我們用速度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測量物體的速度需要知道物體運動的時間和距離。故選:C49.B解析:B【詳解】速度: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距離。所以速度和時間、距離都有關(guān)。,符合題意。速度和物體的顏色、長度沒有關(guān)系,所以A、C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睛】科學上用速度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速度在數(shù)值上等于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50.C解析:C【詳解】“過山車”的設(shè)計要求:①軌道的總長度應在2米以上。?②要有直線軌道和曲線軌道。?③軌道的坡度要有變化。?④小球要滾完全部軌道,不能脫軌。?⑤整座“過山車”要穩(wěn)固。二、實驗探究題51.白色鱗毛 較小 失去 體大 慢 體小 較快 【詳解】蠶蛾的形狀像蝴蝶,全身披著白色鱗毛。蠶蛾是白色,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一對羽毛狀觸角,胸部有三對足和一對翅膀。蛾是蠶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的另一種形態(tài)。蠶蛾的口器退化,不再進食。兩對翅,但短小,失去飛行能力,但會振動翅膀。蠶蛾不吃不喝,尾尾交配后,6~8天結(jié)束生命。雌蛾和雄蛾的區(qū)別:1.腹部大小,雌蛾體型較大,腹部極度膨大。 雄蛾體型較小,腹部較瘦。2.爬行能力,雌蛾的爬動速度比較的慢,而雄蛾爬動速度比較的快。3.觸角顏色 雌蛾觸角是灰色的。 雄蛾觸角是黑色的。一般交尾3~4小時后,雌蛾就可產(chǎn)下受精卵。蠶蛾(成蟲)留下后代,不久之后便會死去。蠶蛾產(chǎn)下的卵→孵蠶→變蛹→化蛾,又將完成新一代的循環(huán)。52.8 胸足 腹足 尾足 尾角 方法 【分析】蠶寶寶的外形特征:形態(tài)是圓筒形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兩側(cè)各分布著6只黑褐色的單眼,下方具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間有1個小孔,為吐絲孔。胸部三對足,能協(xié)助口器把持桑葉。腹部四對足,幫助身體運動。尾部一對足?!驹斀狻浚?)根據(jù)材料可知,蠶的身體有13節(jié),還有8對足,分別是胸足、腹足和尾足。(2)根據(jù)材料可知,蠶尾部的突起叫做尾角。(3)蠶的身上有8對足,分別是胸足3對(1~3節(jié)),腹足4對(6~9節(jié)),尾足1對(13節(jié))。數(shù)節(jié)數(shù)也是有一定方法的。53.A解析:(1)A(2) B C (3)C(4)不是54.A解析:(1)A(2)B(3)C(4)A55.A解析:A C A E 【分析】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有滑動和滾動兩種運動方式。 【詳解】(1)斜面能省力,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形式有滑動和滾動,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方式和物體的形狀有關(guān)。球形或接近于球形的物體會以滾動的方式運動,非球形的物體比如小立方體在斜面上會以滑動的方式運動。(2)斜面坡度越高,物體運動越快,所以A斜面坡度最大,在A面上小球運動得最快;E斜面坡度最小,在E斜面上運動得最慢。56.C解析:(1) C B (2)A(3)A(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