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nèi)容簡介】
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聽講,有目的地注意有關事物,但不能持久。新教材內(nèi)容鮮活,形式新穎。如果我們的教學方法能夠具有多樣性和趣味性,就能調動起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對于一年級學生而言,興趣來自多彩的活動。在拼讀練習的教學中,待學生掌握了拼讀方法后,我設計了找朋友的游戲,就是把聲母卡、韻母卡分別交給學生,哪兩個(幾個)能組成老師要求的音節(jié),他們就是好朋友。我也常和學生一起做摘蘋果游戲。板畫(簡筆)蘋果樹將聲母、韻母分別寫在半個蘋果的貼片上,拿對了聲母、韻母卡片,合起來是一個蘋果。此外,我還領著學生捉迷藏(訓練練拼),比賽開火車,進行演一演(識字)等活動。我覺得拼音教學中恰當?shù)匕才呕顒?,不但提高了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二、歌訣法有效的教學方法拼音字母是一些抽象的符號,而且有些字母很容易混淆,像 ie 和 ,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可以采用歌訣法來進行拼音教學。如區(qū)別舊和引,我編了歌訣:小人砍樹 ei ei ei,小人倚樹睡一夜(ye)。教學 iu 252。一課,我采用了歌訣教學:小 i 的媽媽是大 y,大 y 小 i 挨一起(wu),小252。爸媽不在家,大 y 阿姨照顧他,小252。非常有禮貌,見了大 y 就摘帽(yu)。利用歌訣去教學,學生興趣濃厚,而且通俗易懂,便于學生識字。三、小組研討一培養(yǎng)合作學習意識新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人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我認為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應該是教師指導學生自己學習的過程。在拼音教學中,我體會到小組討論研究學習很有必要,它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初步的合作意識。在小組學習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先自己試一試,掌握好的同學幫助一下有困難的同學。例如拼讀時,可以這樣跟學生說:要像老師那樣,先看聲母、后看韻母、再加上聲調、碰一碰看看發(fā)什么音?這樣的要求實際上強調拼讀的方法,學生容易接受。教師再補充一句,看誰是最好的小老師。這樣極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好勝心理促使他們競讀互學,課堂氣氛熱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樹立起來了。因為只有參與具體的活動,他們才能獲取知識、與人合作,才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四、充分開發(fā)教材中的圖畫資源人教版實驗教材中的每一課都安排了色彩明麗、內(nèi)容豐富、具有啟發(fā)性及思想深刻的圖畫。對于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的一年級學生,這些圖畫是鞏固漢語拼音、進行聽、說、想像與拓展思維訓練、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的極好素材。教學d t nl 一課《小兔追馬圖》時,我先問學生,觀察圖,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學生直接看畫面就說出,有一匹小馬和一只小兔。我接著說:借助音節(jié)再看看,還有什么?學生就會借助音節(jié)說出,還有一片土地,小馬身上馱著一袋大米。教師這兩個問題,主要是復習新學的拼音。接下來。教師再引導學生觀察米袋漏了但小馬沒發(fā)現(xiàn),小兔一邊追一邊喊,累得滿頭大汗。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及表達能力。然后教師繪聲繪色地講述: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小馬媽媽讓小馬馱上大米到九里以外的姥姥家串門。小馬聽說要去姥姥家,心想一定能吃到姥姥準備的嫩草。他高興極了,還沒等媽媽把話說完,就馱上米袋,一溜煙兒跑出了家門。他哪知道,米袋漏了,媽媽還沒來得及補上呢。一粒粒米掉在地上真可惜呀!這時候,在地里挖野菜的小兔看到了,他急忙去追小馬:小馬哥哥小馬哥哥快等一等,追得小兔滿頭大汗,小馬才停住腳步教師講到這里嘎然而止,問學生:同學們,想一想,小兔和小馬會怎么辦?怎么樣才能補上米袋?先想一想,再和你的學習伙伴商量一下五、在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拼音拼音服務于識字、閱讀以及學說普通話這一作用的發(fā)揮不僅要在學完拼音之后,還要體現(xiàn)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拼音部分安排認 70 個常用字,并配有內(nèi)容豐富的插圖。在拼音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將學習拼音與識字訓練和聽、說、閱讀結合起來。我的做法是:讀音節(jié)、口頭組詞、再說話。如教學了音節(jié)ma,學生組詞媽媽,教師板書媽媽,然后教師用親切的語言說:媽性是最疼愛我們的人,你想對媽媽說什么?學生都能說出感謝媽媽之類的句子。教師再相機引導學生說說媽媽的樣子,媽媽每天干活怎樣辛苦等。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訓練學生自由表達。教師再用富于感染力的語言介紹各自的媽媽,讓學生模仿老師的樣子向學習伙伴介紹一下各自的媽媽。這樣教學,學生都能說幾句關于媽媽的句子,甚至有的還能說出一段意思明確的話來。在和諧親切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生學會了拼音,認識了詞語,訓練了說話,一舉三得,教師只需相機引導,就可以輕松實現(xiàn)教學目標??傊?,教學中,我們要轉變拼音課堂一張嘴的錯誤觀念。樹立正確的大語文觀,把學拼音和識字、閱讀、學說普通話緊密聯(lián)系起來,訓練學生的聽、說、讀、想像與創(chuàng)新能力,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語文學習規(guī)律,選擇適當?shù)慕虒W策略,力求使我們的拼音教學活起來?!舅摹啃W語文教學論文:小學古詩教學新談80年代以來,隨著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的豐富和語文教學理論研究的發(fā)展,教學改革在不斷深入,其教學方法顯示出一個重要的發(fā)展趨勢心理學化的色彩越來越濃。小學古詩教學尤為突出,筆者作如下闡述。一、形態(tài)為手段古詩言簡意賅,富有形象感、意蘊感和情趣性。三者又以形象感為基礎,因此教者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加強視、聽等感官形象性的刺激,以強化表象的建立、組合、轉換,其教學手段形態(tài)化。1?圖畫具有直觀性和形象性。借助圖畫將古詩詞語形體化,更易于學生清晰理解詩意,深刻領悟蘊含的哲理。如教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時,教者出示廬山的正面圖,側面圖,讓學生觀看、比較。再誦讀詩句,圖文結合揣摩、推敲,使學生體味出多角度、多視野觀賞廬山,其面目確是各不相同.2?悅耳有時比悅容更重要,不能悅耳就不能悅容。特別是古詩教學,教者語言要繪聲繪色,生動形象,并恰當?shù)厥褂脩B(tài)勢語言。教者的語感、態(tài)勢給學生以聲感、形感的刺激,使冰冷呆板的文字符號活化,學生獲得形象化的感知。如教草色遙看近卻無這句時,教者娓娓動聽的描寫以及遮眼遠看,低頭細看的動作,似乎使學生看到在絲絲微雨中,朦朦朧朧,隱隱約約看見一大片一大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但走近仔細看,地面上只是稀稀朗朗纖細的針狀似的草芽,根本看不到青是什么顏色。學生進入了情境,感悟早春的美既柔嫩又富有生機。電化教學的直觀性、形聲化,表現(xiàn)手段的真切性、情感化,對小學古詩教學心理學化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如《示兒》中的但悲不見九州同的悲字,是全詩的詩眼、詩魂,如何使學生進入意境,升華情感,是本詩教學的重點、難點。教者在學生意讀全詩后,讓學生邊聽錄音邊看投影,再仿談遐想推敲,一遍兩遍學生與詩人產(chǎn)生了情感的共鳴,深切體味:這悲字是詩人悲自己終生的意愿沒能實現(xiàn),沒能親眼看到國家的統(tǒng)一。悲祖國大好河山破碎,中原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形聲組合對學生感官的刺激,增強了形象性的感知,突破了教學的難點,使學生升華了情感,陶冶了情操。二、想象的借助想象是人的大腦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從而創(chuàng)造新形象的過程。在記憶表象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想象這心理過程的作用,還原再現(xiàn)詩中描繪的場景,使學生進入詩境,解決因古詩時空跨越度大而給小學生帶來的學習困難。1古詩詞語凝煉,跳躍度大,寫法夸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