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 中考語文文言文復習資料: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2024-12-03 22:08
【總結】 中考語文文言文復習資料:曹劌論戰(zhàn)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鄙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們魯...
2024-12-06 03:06
【總結】中考語文復習資料(文言文)第一部分(一)、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揭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2024-11-01 16:54
【總結】第一篇:語文復習資料 一、文學常識 1.《最后的常春藤葉》的作者歐〃亨利,美國作家,代表作有《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 2.《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倫〃凱勒,美國作家,代表作有《我生活...
2024-11-09 22:45
【總結】記敘文閱讀詞語:答題時一定要在文段句詞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據。(1)能理解詞語的表面意義,以及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達的效果;(2)能確定詞語指代的內容:一般出現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順合理.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文章概括:內容概括(一句話概括故事情節(jié)):人物和事件
2024-10-31 08:39
【總結】 2019中考語文復習資料:文言文簡答 文言文簡答 1.《論語》:①闡述學習與思考關系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從正面學習,也善于從反面借鑒的...
2024-12-05 22:07
【總結】第一篇:語文復習資料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復習重點班級姓名 一、文言文兩則 1、《學弈》選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戰(zhàn)國時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圣”,后世...
2024-11-04 12:37
【總結】.....中考現代文復習資料大全?常用名詞?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二、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復、借代、反問、設問、引用、對比?常見寫作方法、表現手法?
2025-04-24 22:05
【總結】初一英文上冊復習資料我們老師給歸納的:介詞用法:,上,下午,晚上用ineg:in2008inJanuaryinthemorning表示再……里,也用ineg:intheboxinthemoringinthebag1、詞類:英語詞類分十種:名詞、形容詞、代詞、數詞、冠詞、動詞、副詞、介詞、連詞、感嘆詞。1、名詞
2025-08-04 14:36
【總結】語文閱讀分析常用名詞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二、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復、借代、反問、設問、引用、對比常見寫作方法、表現手法聯想、想像、象征、比較、對比、襯托、烘托、反襯、先抑后揚、以小見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狀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語句特色評價用詞準確、嚴密、生動、形象、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語言簡練、簡潔明了、言
2025-08-05 17:54
2025-08-04 10:41
【總結】高考文綜萬能公式高考歷史萬能公式一、歷史背景、原因和目的1、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
2024-11-01 19:09
【總結】八上語文復習資料1《新聞兩則》(《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選自《人民日報》,《中原我軍解放南陽》選自《東北日報》)。作者毛澤東,偉大的革命家、軍事家、思想家,文學家,書法家,新中國的締造者。2.《蘆花蕩》選自《孫犁文集》。作者孫犁,原名孫樹勛,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小說散文結集《白洋淀紀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蘆花蕩》。3.《蠟燭》選自
2025-01-09 15:28
【總結】 中考語文文言文復習資料:雁門太守行 雁門太守行[1] 唐代李賀 黑云[2]壓城城欲摧,甲光[3]向日金鱗開。(向日一作:向月) 角[4]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5]。(塞上一作:...
2024-12-06 03:10
【總結】 中考語文文言文復習資料: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
2024-12-06 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