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nèi)容簡介】
+ 3 H B r三 溴 苯 胺 ( 白 ) ,2 , 4 , 6 可 用 于 鑒 別 苯 胺N H 2 N H S O 3 HN H 3 H S O 4 N H 2H 2 S O 4H 2 O1 8 0 ℃S O 3 HN H 3S O 2 O( 4)硝化反應 芳伯胺直接硝化易被硝酸氧化,必須先把氨基保護起來(乙酰化或 成鹽),然后再進行硝化。 N H 2( C H 3 C O ) 2 ON H C O C H 3H N O 3H N O 3N H C O C H 3N H C O C H 3N O 2N O 2O H / H 2 OO H / H 2 ON H 2N H 2N O 2N O 2在 乙 酸 中在 乙 酸 酐 中( 主 要 產(chǎn) 物 )( 主 要 產(chǎn) 物 )N H 2 N H 3 H S O 4N H 3 H S O 4 N H 2H 2 S O 4 2 N a O HN O 2 N O 2H N O 3H 2 O五、季銨鹽和季銨堿 (一)季銨鹽 2.主要用途 1176。 表面活性劑、抗靜電劑、柔軟劑、殺菌劑。 2176。 動植物激素。 如:乙酰膽堿 3176。 有機合成中的相轉移催化劑。 R 3 N + R 39。 X R 3 N R 39。 XC H 3 NC H 2C H 3C H 2 C H 2 O C C H 3 O HO人 體 神 經(jīng) 刺 激 傳 導 中 的 重 要 物 質與 神 經(jīng) 分 裂 癥 的 神 經(jīng) 紊 亂 有 關(二)季銨堿 1.制法 2.性質 ( 1) 強堿性,其堿性與 NaOH相近。易潮解,易溶于水。 ( 2)化學特性反應 —— 加熱分解反應 消除反應的取向 —— 霍夫曼 ( Hofmann)規(guī)則 季銨堿加熱分解時,主要生成 Hofmann烯(雙鍵上烷基取代基最少的烯烴)。 這種反應稱為 霍夫曼 徹底甲基化或 霍夫曼 降解。 R 4 N C l + A g 2 O H 2 O R 4 N O H + A g B rC H 3 C H 2 C H C H 3N ( C H 3 ) 3 O HC H 3 C H 2 C H = C H 2 C H 3 C H = C H C H 3 ( C H 3 ) 3 N++9 5 % 5 %( C H 3 ) 2 N C H 2 C H 3C H 2 C H 2 C H 3 C H 2 = C H 2 C H 3 C H = C H 2O H + + ( C H 3 ) 3 N C 3 H 7 n9 8 % 2 %導致 Hofmann消除的原因: ( 1) βH的酸性 季銨堿的熱分解是按 E2歷程進行的,由于氮原子帶正電荷,它的誘導效應 影響到 β碳原子,使 β氫原子的酸性增加,容易受到堿性試劑的進攻。如果 β碳原子上連有供電子基團,則可降低 β氫原子的酸性, β氫原子也就不 易被堿性試劑進攻。 ( 2)立體因素 季銨堿熱分解時,要求被消除的氫和氮基團在同一平面上,且處與對位交叉。 能形成對位交叉式的氫越多,且與氮基團處于鄰位交叉的基團的體積小。有利 于消除反應的發(fā)生。 當 β碳上連有苯基、乙烯基、羰基、氰基等吸電子基團時,霍夫曼規(guī)則不適 用。 霍夫曼 消除反應的應用 —— 測定胺的結構 例如: R C H2 C H 2 N H 2 R C H 2 C H 2 N C H 3C H 3C H 3I3 C H 3 I A g O HR C H 2 C H 2 N C H 3C H 3C H 3O HR C H = C H 2 + ( C H 3 ) 3 N + H 2 O六、胺的制法 1.氨的烴基化 鹵素直接連在苯環(huán)上很難被氨基取代,但在液態(tài)氨中氯苯和溴苯能與 強堿 KNH2(或 NaNH2)作用,鹵素被氨基取代生成苯胺。 反應歷程 ——— 消除加成歷程。 B r N H 2+ K N H 2 N H 23 3 ℃B r N H 2N H 2H+N H 2N H 2N H 2+ N H 3苯 炔 ( 中 間 體 )在 時 能 短 暫 存 在8 K2.含氮化合物的還原 ( 1)硝基化合物的還原 硝基苯在酸性條件下用金屬還原劑(鐵、錫、鋅等)還原,最后產(chǎn)物 為苯胺。 二硝基化合物可用選擇性還原劑(硫化銨、硫氫化銨或硫化鈉等)只 還原一個硝基而得到硝基胺。 ( 2) CN鍵化合物(睛、肟、酰胺)的還原 睛、肟、酰胺都可催化氫化或用 LiAlH4還原為相應的胺。 3.還原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