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nèi)容簡介】
B 3:1 C 2:1D 1:1 E 1:2三、多項選擇題(每題1分,10分) 3桑菊飲的組成除桑葉、菊花外,尚有( )A 桔梗 連翹 B 杏仁 甘草 C 薄荷 蘆根 D 桔?!∵B翹 銀花 葦根 E 薄荷 荊芥3百合固金湯證的臨床表現(xiàn)有( )A 咳痰帶血 B 咽喉燥痛 C 手足心熱D 骨蒸盜汗 E 舌紅少苔3半夏瀉心湯中具有苦寒降泄除熱作用的藥物是( )A 黃連 B 黃柏 C 黃芩 D 梔子 E 大黃3一貫煎組成藥物中含( )A 生地 B 當歸 C 天冬D 川楝子 E 木香3羚角鉤藤湯的功用是( )A 清熱生津 B 清熱化痰 C 涼肝熄風D 增液舒筋 E 治痰熄風3杏蘇散主治證候臨床表現(xiàn)有( )A 惡寒無汗 B 干咳無痰 C 鼻塞咽干D 咳嗽痰稀 E 胸滿脅痛3麻子仁丸的功用是( )A 攻逐燥結(jié) B 潤腸泄熱 C 瀉結(jié)行滯D 行氣通便 E 溫腎益精3血府逐瘀湯中含有下列哪些藥物( )A 熟地黃 B 川芎 C 柴胡D 白芍 E 牛膝 3下列關(guān)于川芎茶調(diào)散主治證候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外感風邪頭痛 B 風中經(jīng)絡(luò) C 惡寒發(fā)熱D 皮膚出疹色紅 E 目眩鼻塞清營湯中具有清熱解毒,透熱轉(zhuǎn)氣作用的藥物是( )A 丹參 B 銀花 C 連翹 D 竹葉 E 黃連四、填空題(,共16分)八法是指 、 、 、 、 、 、 、 。,即 、 、 ?! ?此藥在方中的用量宜 。用該方治療痢疾初起兼有表證者,屬 法。 。又可治療 ?! ! ?、 、 、組成,其煎煮方法 。目的是 ?! 榫?主治氣 、 、 、 、 六郁。 ?。槐:屯柚髦巍 ?;消風散主治 。五、默寫方歌(每題2分,共20分)4麻黃湯50、大承氣湯5龍膽瀉肝湯5四物湯5六味地黃丸5玉屏風散5平胃散5五苓散5保和丸5仙方活命飲六、問答題(每題8分,共24分)5試述解表劑的定義、分類及使用注意事項。60、試述龍膽瀉肝湯的功用、主治及配伍意義。6試比較六昧地黃丸與腎氣丸在組成、功用、主治方面的異同點。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方劑學課程試卷03參考答案:一、是非題 √ √ √ √ √ √ √ √ 二、單項選擇題C A C D D E A C B ED C E A B B C D E D三、多項選擇題ABC ABCDE AC ABD CDACD BD BCDE ACE BCDE四、填空題4汗法 吐法 下法 和法 溫法 清法 消法 補法4佐助 佐制 反佐4扶正祛邪 少(輕) 逆流挽舟4蛔厥證 久瀉、久利4加強收澀止血4大黃4香附 血 痰 火 濕 食4大頭瘟 一切食積 風疹、濕疹五、默寫方歌(略)六、問答題5凡以解表藥為主組成,具有發(fā)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證的方劑,統(tǒng)稱為解表劑。(2分) 分為辛溫解表劑、辛涼解表劑、扶正解表劑三類(3分) 解表劑不宜久煎;服藥后宜避風寒或增衣被,以助汗出;服藥后以遍身微汗為宜;表里同病,應(yīng)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雙解;虛性水腫、吐瀉傷津、瘡瘍已潰、麻疹已透均不宜使用。(3分)60、功用:瀉肝膽實火,清下焦?jié)駸?。?分) 主治:肝膽實火上擾,濕熱下注。(2分) 配伍意義:龍膽草瀉肝膽實火,清下焦?jié)駸釣榫?;黃芩、梔子苦寒瀉火為臣;澤瀉、木通、車前子清熱利濕;生地、當歸滋陰養(yǎng)血共為佐藥;柴胡引經(jīng)藥,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4分)6 共同點 不同點 組成 功用 主治 組成 功用 主治六味地黃丸 山藥、山茱萸、澤瀉、茯苓、丹皮(1分) 補腎() 腎虛() 熟地黃(1分) 滋補肝腎(1分) 肝腎陰虛(1分)腎氣丸 生地黃、桂枝、附子(1分) 溫補腎陽(1分) 腎陽不足(1分)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方劑學課程試卷04一、 是非題(每題1分,計10分。正確者選A,錯誤者選B) 方劑中君臣佐使各類藥物不一定齊備,但君藥是不可缺少的。大承氣湯主治熱結(jié)旁流,體現(xiàn)了“急下存陰”的治法。四逆散治療的手足不溫,是由于陽衰陰盛,陽氣不能達于四肢而致。大補陰丸是純甘壯水,補而無瀉之劑。半夏厚樸湯配伍蘇葉是為了辛溫解表。氣為血之帥,故補陽還五湯重用黃芪以補氣生血。越鞠丸主治六郁.但以氣郁為主。故方中重用柴胡為君。 香砂六君子湯即四君子湯加木香、砂仁而成。 白虎湯是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四藥組成的。 六味地黃丸之“三瀉”包括澤瀉、山藥、丹皮。 二、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計20分。每題請選擇一個正確答案)1“痰飲不化”者,治宜何法 A 清法 B 消法 C 和法 D 下法 E 汗法1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方書是 A 《傷寒雜病論》 B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C 《普濟方》D 《黃帝內(nèi)經(jīng)》 E 《五十二病方》1十棗湯的服藥時間是 A 平旦 B 臨臥 C 飯前 D 不拘時 E 飯后 1被《醫(yī)宗金鑒》稱為“清補之方”的方劑是 A 白虎湯 B 黃連解毒湯 C 清暑益氣湯 D 竹葉石膏湯 E 清營湯1定喘湯的組成中不包括 A 蘇子 B 生姜 C 半夏 D 白果 E 麻黃1桃核承氣湯的功用為 A 行氣止痛 B 活血祛瘀 C 祛瘀養(yǎng)血 D 破血下瘀 E 行氣活血1下列哪項不是獨活寄生湯的功效A 熄內(nèi)風 B 祛風濕 C 補氣血 D 止痹痛 E 益肝腎1消風散中不含 A 牛蒡子 蟬蛻 B 石膏 知母 C 苦參 蒼術(shù) D 荊芥 防風 E 竹葉 熟地1體現(xiàn)宣上暢中滲下作用的代表方劑是 A 三仁湯 B 藿香正氣散 C 甘露消毒丹 D 藿樸夏苓湯 E 黃芩滑石湯治療痰熱咳嗽之代表方 A 清氣化痰丸 B 貝母瓜蔞散 C 苓甘五味姜辛湯 D 二陳湯 E 溫膽湯2治療陰疽的代表方劑是 A 當歸四逆湯 B 小建中湯 C 陽和湯 D 四妙勇安湯 E 五味消毒飲2可用于脾氣虛統(tǒng)攝無權(quán)所致出血證的方劑是 A 歸脾湯 B 理中丸 C 四君子湯 D 犀角地黃湯 E 補中益氣湯2治療上實下虛之喘咳,宜首選A 蘇子降氣湯 B 定喘湯 C 麻黃湯 D 小青龍湯 E 都氣丸2主治胸中瘀血證的代表方劑是 A 桃核承氣湯 B 血府逐瘀湯 C 膈下逐瘀湯 D 少腹逐瘀湯 E 復(fù)元活血湯2補陽還五湯主治證候的病機為 A 氣虛血滯,脈絡(luò)不暢 B 陽虛血滯,脈絡(luò)不暢 C 寒凝氣滯,瘀血阻絡(luò) D 風寒濕邪,阻于經(jīng)絡(luò) E 痰濕血瘀,脈絡(luò)不暢2小建中湯的君藥是 A 芍藥 B 桂枝 C 飴糖 D 炙甘草 E 生姜2治療血淋、尿血屬實熱證的首選方劑是A 十灰散 B 四生丸 C 小薊飲子 D 槐花散 E 咳血方2癥見產(chǎn)后惡露不行,小腹冷痛,治宜首選 A 溫經(jīng)湯 B 少腹逐瘀湯 C 四物湯 D 桂枝茯苓丸 E 生化湯2主治梅核氣之痰氣互結(jié)證的方劑是 A 柴胡疏肝散 B 越鞠丸 C 厚樸溫中湯 D 半夏厚樸湯 E 枳實消痞丸左金丸中吳茱萸與黃連用量之比是A 1︰6 B 6︰1 C 2︰1 D 1︰2 E 1︰1三、多項選擇題(每題1分,計10分。每題請選擇2個或2個以上正確答案)3逍遙散的功用是 A 疏肝解郁 B 清熱涼血 C 健脾和營 D 清熱散結(jié) E 活血止痛3四君子湯與理中丸共有的藥物是 A 人參 B 干姜 C 茯苓 D 白術(shù) E 甘草3真人養(yǎng)臟湯的組成藥物有 A 肉豆蔻 B 肉桂 C 五味子 D 訶子 E 白芍 3方劑的組成變化形式主要包括 A 方名的變化 B 藥味增減變化 C 劑型更換變化D 服藥時間的變化 E 藥量增減變化3附子在薏苡附子敗醬散中的配伍意義是 A 消腫排膿 B 溫助陽氣 C 散寒止痛 D 行郁化滯 E 溫陽利水3固澀劑的類型包括 A 固表止汗劑 B 斂肺止咳劑 C 澀腸固脫劑 D 澀精止遺劑 E 固崩止帶劑 3開竅劑多制成 A 丸劑 B 散劑 C 膏劑 D 湯劑 E 注射劑3保和丸與健脾丸的組成中均有 A 山楂 B 陳皮 C 茯苓 D 甘草 E 半夏3天王補心丹中的“三參”是指A 人參 B 沙參 C 玄參 D 丹參 E 苦參 藥物配伍中體現(xiàn)“火郁發(fā)之”的方劑有A 麻杏甘石湯 B 清胃散 C 普濟消毒飲 D 涼膈散 E 小青龍湯四、方劑歌訣測試題(每題1分,計20分。本題得分只有滿分與零分二個等級,凡正確默寫方劑歌訣20首或以上者計20分,否則計0分)1 桂枝湯2 銀翹散3 麻子仁丸 4 半夏瀉心湯5 清胃散6芍藥湯 7 香薷散8 當歸四逆湯9 大柴胡湯10 生脈散11 炙甘草湯 12 四神丸13 完帶湯14 酸棗仁湯15 柴胡疏肝散16 復(fù)元活血湯 17 牽正散18 天麻鉤藤飲 19 養(yǎng)陰清肺湯 20 實脾散21 二陳湯22 木香檳榔丸 23 烏梅丸 24 仙方活命飲 25 藿香正氣散五、填空題(,計9分)枳實消痞丸是由 、 、 三方加減變化而成。具有“辛開苦降”制方特點的方劑有 、 、 。“治諸虛不足”,自汗,盜汗的方劑是 。桑杏湯主治 ;甘麥大棗湯主治 。用于治療風疹、濕疹的代表方劑是 。歸脾湯中木香的作用是 。當歸補血湯由______組成,其用量比例為______。腎氣丸中附子、桂枝的作用是______。十灰散用藕汁或蘿卜汁磨京磨調(diào)服,意在增強______之功。白芍在真武湯中的作用是,一者 ;一者 ;一者 。六、簡答題(每題3分,計9分)試述黃芪在補中益氣湯、玉屏風散、當歸補血湯中的配伍意義。龍膽瀉肝湯中為何配伍疏肝養(yǎng)血藥?3.旋覆代赭湯中代赭石用量有何特點?為什么?七、論述題(每題8分,計16分)試論補氣藥在溫里劑、補血劑、活血祛瘀劑以及止血劑中的配伍作用。并舉方分析說明之。白虎湯、大補陰丸、補中益氣湯、當歸補血湯均可用于發(fā)熱證,臨床應(yīng)如何區(qū)別使用?八、模擬處方題(計6分。分析病例,寫出主要病機或證型,擬定治法、方劑,并簡要分析方義) 某男,58歲。主訴:咳嗽、哮喘4天?;颊哂新灾夤苎住⒎螝饽[病史6年。幾天前不慎淋雨受寒,而覺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胸膈痞悶,咳嗽,輕微哮喘,痰多色白清稀,舌淡紅,苔白滑,脈浮。南京中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