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 等容收縮期 E. 等容舒張期14. 在正常心動周期中ABCEA. 心房收縮處在心室舒張期內 B. 部分心房舒張?zhí)幵谛氖沂湛s期內C. 心室心縮處在心房舒張期內 D. 心室舒張?zhí)幵谛姆渴湛s期內E. 全心舒張期是指心房和心室都處于共同舒張期內15. 心室肌收縮活動的特點是ABCD “全或無”式收縮 “絞擰”式收縮 +濃度變化的影響16. 影響心輸出量的因素有BCDEA. 外周血管阻力 B. 心肌收縮能力 C. 動脈血壓 D. 心率E. 心室舒張末期容積17. 評價泵功能的指標有ABCEA. 心輸出量 B. 心指數(shù) C. 射血分數(shù) D. 收縮壓 E. 搏出功18. 大動脈壁彈性的作用是ACDA. 緩沖動脈血壓 B.形成外周阻力 C.暫時貯存血液功能D. 心舒期推動血流繼續(xù)流動 E.大動脈硬化使脈壓減小 19. 血管緊張素Ⅱ的作用是ABDA. 促進醛固酮釋放 B. 使全身微動脈收縮 C. 使腎素釋放減少D. 使交感神經末梢釋放去甲腎上腺素增多 E. 降低交感縮血管中樞緊張性20. 使中心靜脈壓升高的因素包括 ABCA. 心臟射血能力減弱 B. 輸血或輸液過多 C. 容量血管收縮D. 微動脈收縮 E. 靜脈回流量減少21. 促進靜脈回流的因素有ABCEA. 容量血管收縮 B. 心肌收縮力加強 C. 骨骼肌的節(jié)律性擠壓 D. 呼氣時 E. 吸氣時22. 促進組織液生成的因素有BCA. 微動脈收縮 B. 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 C. 組織液膠體滲透壓升高D. 毛細血管血壓下降 E. 組織液靜水壓升高23.淋巴回流的生理意義有ABCDEA. 回收蛋白質 B. 參與防御功能 C. 運輸脂肪等物質D. 調節(jié)血漿與組織液平衡 E. 清除組織中的紅細胞及其他微粒24. 刺激心迷走神經可引起ABCA. 心率減慢 B. 心房肌收縮力減弱 C. 房室傳導速度減慢D. 心輸出量增加 E. 自律性升高25. 減壓反射的特點DEA. 是一種正反饋調節(jié)機制 B. 在平時不起作用C. 當動脈血壓下降時,壓力感受器傳入沖動增多D. 它的生理意義在于使動脈血壓保持相對穩(wěn)定E. 對搏動性的壓力變化比非搏動性的壓力變化更為敏感26. 關于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作用的說法,正確的有ACEA. 兩者均屬于兒茶酚胺類物質 B. 主要由腎上腺皮質合成和釋放C. 腎上腺素可與a、b兩類受體結合 D. 去甲腎上腺素只與a受體結合E. 去甲腎上腺素可用作升壓藥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二、多項選擇題 第五章 呼 吸 一、單項選擇題D +肺活量 +功能余氣量 +補吸氣量 +肺活量 +功能余氣量 +跨肺壓 +跨胸壁壓 +肺彈性回縮力 ,暴露家兔頸部的雙側迷走神經并進行切斷,則家兔的呼吸將發(fā)生什么變化D ,其原因是D ,呼氣是主動的 ,呼氣時肺彈性阻力增大 ,呼氣時胸廓彈性阻力增大 ,呼氣時氣道阻力增大 ,呼氣時胸內負壓增大 ,潮氣量減半時,將使D ?。?2~13題共用題干) 呼吸頻率 呼吸頻率 呼吸頻率 呼吸頻率 呼吸頻率 二、多項選擇題1. 平靜呼吸時,肺內壓=大氣壓的時相有DEA. 呼氣初 B. 吸氣初 C. 呼氣過程中 D. 呼氣末 E. 吸氣末2. 有關胸內負壓形成的敘述,正確的有CDEA. 胸內負壓在胎兒期形成,出生后逐漸增大 B. 是由作用于臟層胸膜表面的壓力間接形成C. 胸膜腔的密閉是形成胸內負壓的必要條件D. 臟層胸膜表面受肺內壓及肺回縮力的作用E. 肺回縮力越大,胸內負壓絕對值越大3. 胸內負壓的生理意義有ABDEA. 有利于靜脈回流 B. 有利于淋巴回流 C. 增大氣道阻力D. 維持肺的擴張狀態(tài) E. 使肺能隨胸廓的張縮而張縮4. 肺通氣的動力是ACA. 肺內壓與大氣壓之間壓力差 B. 胸內壓的變化 C. 呼吸肌的舒縮運動 D. 肺內壓與大氣壓之間分壓差 E. 表面張力5. 關于平靜呼吸的敘述,正確的是ACA. 吸氣過程為主動,呼氣過程為被動 B. 吸氣與呼氣過程均為主動C. 吸氣過程是由膈肌和肋間外肌收縮引起 D. 呼氣過程是由膈肌和肋間內肌收縮引起E. 吸氣過程是由膈肌和肋間內肌收縮引起6. 肺回縮力的來源包括BDA. 肺組織的粘滯阻力 B. 肺彈性纖維的回縮力 C. 慣性阻力D. 肺泡內液氣界面表面張力形成的回縮力 E. 氣道阻力7. 有關表面活性物質的敘述,正確的是ABCDEA. 由肺泡Ⅱ型細胞合成并釋放 B. 主要成分是二棕櫚酰卵磷脂C. 有降低表面張力的作用 D. 新生兒呼吸窘迫征的出現(xiàn)與此物質缺乏或減少有關E. 維持大小肺泡的穩(wěn)定性8. 有關用力呼氣量的敘述,正確的是ABCA. 反映一定時間內所能呼出的氣量 B. 也稱時間肺活量C. 是評價肺通氣功能的較好指標 D. 正常人在第一秒末內呼出肺活量的60%E. 正常人在三秒內呼出肺活量的90%9. 與氣體的擴散速率有關的因素有ABCA. 分壓差 B. 溶解度 C. 分子量 D. 體積 E. 分子質量10. 影響肺換氣的因素有ABCDEA. 呼吸膜面積 B. 呼吸膜通透性 C. 呼吸膜厚度 D. 通氣/血流比值E. 氣體分壓差11. 關于氧運輸?shù)臄⑹?,正確的是ACDA. 以Hb02為主要運輸形式 B. Hb與O2的結合為氧化反應C. 在肺部PO2高,Hb02的量多 D. 在組織部位Hb02解離而釋放02E. Fe2+與O2結合后變?yōu)镕e3+ 12. 使氧解離曲線右移的因素有BCDA. pH↑ B. PCO2↑ C. 溫度↑ D. H+ 濃度↑ E. PO2 ↓13. 氧離曲線下段的特征及其生理意義是ABCA. 是坡度最陡的一段 B. PO2稍降,Hb02就可大量解離而釋放02C. 代表O2的貯備 D. 02的利用增多,E. PO2稍升高,HbO2就可大量解離14. 關于CO2運輸?shù)臄⑹?,正確的是ADEA. 最主要運輸形式為碳酸氫鹽 B. 氨基甲酸血紅蛋白形成速度較緩慢C. 碳酸氫鹽的形成主要是在血漿中進行 D. 紅細胞內有豐富的碳酸酐酶E. 氨基甲酸血紅蛋白形成對CO2的排出有重要意義15. 中樞化學感受器ACEA. 存在于延髓背外側淺表部位 B. 生理刺激是C02本身C. 缺氧因素直接作用是抑制 D. 對血中H+濃度變化非常敏感E. 對腦脊液中H+濃度變化非常敏感16. 有關CO2對呼吸的調節(jié)的敘述,正確的有ACEA. CO2是最重要的生理性體液因素 B. 血中PCO2越高,加強呼吸的作用越強C. 可通過中樞和外周兩條途徑興奮呼吸中樞 D. 外周途徑的作用大于中樞途徑E. 在血中PCO2低于正常水平,使呼吸運動減弱或暫停17. 呼氣時BCDEA. 肺內壓低于大氣壓 B. 胸內負壓的絕對值減小 C. 靜脈回流量較吸氣時減少D. 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分子密度增大 E. 肺的回縮力減小18. 關于外周化學感受器的敘述,正確的有ACDEA. 指頸動脈體和主動脈體等部位 B. 對血壓變化敏感C. 對血中PCO2↑、[H+]↑和PO2↓等化學因素變化敏感D. 是低氧因素引起機體呼吸興奮反射的惟一途徑E. 是機體酸中毒時導致呼吸加強主要調節(jié)途徑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二、多項選擇題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一、單項選擇題,是由于B 、鐵的吸收 ,正確的是C ,促胃液素分泌不受影響 ,酸度高,消化力較弱 ,酸度高,消化力較強 ,酸度低,消化力較強 ,酸度低,消化力較弱 ,酸度低,消化力較強 ,其主要原因是C D. HCO3減少 ,正確的是D ,正確的是A ,但神經元不多 ,而無感覺功能 ,正確的是E ,蛋白質最慢 E. 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需4~6小時 ,主要是由于它含有D ?。?2~13題共用備選答案) ?。?4~15題共用備選答案) ,還含有C , 二、多項選擇題1. 下列哪些是唾液的生理作用( ACDE)A. 部分消化淀粉 B. 部分消化蛋白質 C. 濕潤與溶解食物D. 清潔和保護口腔 E. 殺滅食物中細菌2. 引起促胃液素釋放的因素包括( BC)A. 交感神經興奮 B. 迷走神經興奮 C. 蛋白質分解產物對胃粘膜的刺激D. 胃酸對胃粘膜的刺激 E. 糖對小腸粘膜的接觸3.下列哪些是胃酸的生理作用( ABCE)A. 激活胃蛋白酶原,并為胃蛋白酶提供一個酸性環(huán)境B. 殺死進人胃內的細菌 C. 促進胰液和膽汁的分泌D. 促進維生素B12的吸收 E. 促進鐵和鈣的吸收4. 胃液的主要成分包括( ABDE)A. 鹽酸 B. 內因子 C. 淀粉酶 D. 胃蛋白酶原 E. 粘液( ACE)A. 防止食物對粘膜的機械性損傷 C. 防止H+ 侵入胃粘膜 D. 防止K + 從粘膜向胃腸擴散E. 防止胃蛋白酶對粘膜的侵蝕6. 胃的運動形式包括( ACD)A. 緊張性緊縮 B. 分節(jié)運動 C. 容受性舒張 D. 蠕動 E. 蠕動沖7.促進胃液分泌的物質包括( ABCE) D. 促胰液素 8. 有關胃排空的敘述,正確的是( ABDE)A. 指食物由胃排人十二指腸的過程 B. 一般在食物進人胃約5分鐘后開始C. 胃排空是持續(xù)性的過程 D. 胃排空主要取決于幽門兩側的壓力差E. 排空速度與食物性狀,成分有關9. 胰液中的消化酶主要有( ACDE)A. 胰淀粉酶 B. 腸激活酶 C. 糜蛋白酶 D. 膽固醇酯酶E. 胰脂肪酶10. 激活胰蛋白酶原的物質有( ACDE)A. 腸激活酶 B. 糜蛋白酶 C.胰蛋白酶 D. 鹽酸 E. 組織液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二、多項選擇題 3ABCE 第七章 能量代謝和體溫 一、單項選擇題C g食物氧化時所釋放的能量 g食物燃燒時所釋放的能量 L氧時所釋放的能量 g食物,消耗1 L氧時所釋放的能量 g食物所含的能量,進食時應注意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