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上來理解技術評估,即在兩種或多種技術之間,在性能用途等方面進行相互比較,從而揭示它們之間在技術發(fā)展水平上的差異。第二、從技術應用的社會經(jīng)濟效益方面來理解技術評估這種含義的技術評估實際上就是當前在工程技術領域中正在興起的可行性研究和技術經(jīng)濟分析。第三、從宏觀的、廣義的視角來理解技術評估該視角下的技術評估,著重探討技術與人類社會之間的關系,而不僅僅是技術內部、技術與經(jīng)濟的關系。(1)系統(tǒng)性或整體性。技術評估不僅重視技術開發(fā)帶來的利益,同時更注意那些潛在的、高次級的、不可逆的消極影響。它的視野超越了一般的技術評價、經(jīng)濟評價、環(huán)境評價的界限,而是綜合地評價技術在經(jīng)濟、政治、社會、心理、生態(tài)等方面的全面影響。因此,技術評估的目標是社會總體效益的最佳化。(2)高度有序性。技術評估不僅要研究技術的直接的社會后果,而且要研究“后果的后果”。因此,它的對象形成了一個有序的序列。例如,人們不僅要研究汽車造成的空氣污染,而且要研究它所引起的一系列問題:政府為控制污染所需建立的機構、費用以及發(fā)展控制污染的技術,等等。(3)跨學科性。技術評估涉及到技術應用的社會后果和政策選擇,其中包括社會、經(jīng)濟、技術、生態(tài)等一系列問題,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技術評估,必須放在社會和人類文明的尺度上來進行,其中應包括社會倫理標準和人的價值標準。因此,進行技術評估,不僅要有與該技術有關的專家參加,還要有其它學科專家參加,包括社會學家、倫理學家、生態(tài)學家、法律學家乃至社會公眾參加。(4)中立性。技術評估應當是客觀的。如果一種技術由它的研制者自行評估,就很難保證這種客觀性。所謂中立性,就是要求把評估與直接制定政策的權力和職責分開,要求評估人獨立于該技術項目負責人和參與人的利益。只有堅持中立性。技術評估才能擺脫主觀因素的影響,做到以科學分析為依據(jù)、以總體利益為目標,從而作出客觀的公正的結論。(5)批判性——區(qū)別于技術預測的重要特征。技術評估不是描述性的、辯護性的,它在本質上是批判性的,是對技術的社會的、倫理的批判。承認技術具有兩重性是技術評估的核心,技術社會效應中的積極的直接的效應,是技術專家們預料之中的或在項目論證時已考慮到的。而技術的消極的、間接的、出乎預料的負效應,則不易被認識。技術評估的重點在于預測新技術的消極的、間接的、出乎預料的負效應。這是技術評估批判指向的重點。技術評估具有批判性,可充分揭露應用新技術時可能出現(xiàn)的負效應,從而為社會提供一個早期預警系統(tǒng)。一個技術項目“要確保在對技術的副作用和遠期后果進行批判性評估之后,再作抉擇”,這體現(xiàn)了“人應當具有一種對全人類包括子孫后代的責任感。”七.霍爾(Arthur David Hall)的硬系統(tǒng)方法論答:霍爾方法論是頗具代表性的硬系統(tǒng)方法論,亦稱霍爾三維結構,是以創(chuàng)始者命名的?;魻柸S結構:將系統(tǒng)工程活動分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