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nèi)容簡介】
+ ∠ PB D ,即 ∠ APB = ∠ P AC + ∠PBD . 若點 P 在 C 、 D 兩點的外側(cè)運動時 ( P 點與點 C 、 D 不重合 ) ,則有兩種情形: ① 如圖 2 ,結(jié)論: ∠ A PB = ∠ PBD - ∠ P AC . 理由:過點 P 作 PE ∥ l1,則∠ APE = ∠ P AC ,又 ∵ l1∥ l2, ∴ PE ∥ l2. ∴∠ BPE = ∠ PBD . ∵∠ AP B = ∠BPE - ∠ APE , ∴∠ APB = ∠ PB D - ∠ P AC . ② 如圖 3 ,結(jié)論: ∠ A PB = ∠P AC - ∠ P BD . 理由:過點 P 作 PE ∥ l2,則 ∠ BPE = ∠ P BD ,又 ∵ l1∥ l2, ∴PE ∥ l1. ∴∠ A PE = ∠ P AC . ∵∠ APB = ∠ APE - ∠ BPE , ∴∠ APB = ∠ P AC- ∠ PB D . 【方法歸納】 解答動態(tài)問題時,要從動中求靜,運用分類討論的數(shù)學(xué)思想方法,在運動變化過程中探索問題的不變性,既要考慮問題的一般情形,也要考慮問題的特殊情形. 【考點強(qiáng)化訓(xùn)練】 1. ( 茂名中考 ) 若某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為 3 和 4 ,則下列長度的線段能作為其第三邊的是 ( ) A . 1 B . 5 C . 7 D . 9 2 . 直角三角形兩銳角的平分線相交所夾的鈍角為 ( ) A . 125176。 B . 135176。 C . 145176。 D . 150176。 B B 3. ( 廈門中考 ) 有下列兩個命題: ① 如果兩個角是對頂角,那么這兩個角相等; ② 如果一個等腰三角形有一個內(nèi)角是 60176。 ,那么這個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邊三角形.其中正確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