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我的穿著總想能標新立異。 A B C D E3. 人應該容忍別人犯錯誤。 A B C D E4. 人的一生應是舒適、平靜的。 A B C D E5. 我特別喜歡看新聞聯播和國際時事。 A B C D E6. 尊重別人是做人的基本準則。 A B C D E7.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A B C D E8. 自我實現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A B C D E9. 每個人都應關注社會的前途和命運。 A B C D E10.我總是把自己看成是一個社會的人。 A B C D E請把你的選擇歸類,并說明你的價值取向是什么?二、你渴望成為什么樣的人(下列選項請按其對你的重要性依次排序)?①能過上舒適的生活。 ②擁有真正的友誼。③有權勢,能成為領導者。 ④能為社會作出貢獻。⑤能為后人所紀念。 ⑥擁有刻骨銘心的愛情。⑦腰纏萬貫,有用不完的錢。 ⑧擁有智慧。⑨自由,幸福地活著。寫出你的排序: 通過這個小測驗,你認為自己比較傾向于哪一種人生價值觀?你認為自己的這種人生價值觀正確嗎?補充活動5:設計人生目標活動目的:幫助學生學會科學地設計人生目標。活動過程:引言:人生的奮斗目標是通過盡可能科學的人生設計來實現的,請策劃你的輝煌人生。1. 一生的目標:2.5.一周的目標:3. 初中階段的目標:4.6.一天的目標:3.一個學期的目標:7.一小時的目標:4.一個月的目標:8.一節(jié)課的目標要實現這些目標,你必須作出哪些行動?請詳細寫下來并立即付諸行動。補充活動6:填一填 (1)活動目的:感悟勞動創(chuàng)造實現人生價值。(2)活動過程:引言:古往今來,無數的名人在勞動中給人類創(chuàng)造了寶貴的精神與物質財富,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當你看到下列名字時,請把你所想到的相關勞動成果填進去。居里夫人——祖沖之——張衡——愛迪生——牛頓——門捷耶夫——曹雪芹——霍金——貝多芬——楊立偉——袁隆平——組織討論:①你還能舉出哪些人的勞動創(chuàng)造成果?②你目前的學習是不是一種勞動創(chuàng)造?它有價值嗎?為什么?③怎樣做才能使自己的學習具有更大人生價值呢?5.閱讀與感悟(1)選材目的:拓展視野,感悟激情與夢想對實現人生價值的意義。(2)參考背景:激情與夢想對人生的意義。富有激情的生命,才可能實現有質量有價值的人生;充滿夢想的人生,才能讓世界變得豐富生動。擁有了激情與夢想,也就擁有了真實而豐富的人生。教學評價建議1. 評價目標評價學生是否初步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目標;是否逐步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及珍惜生命時光的意識與行為;是否視學習為勞動創(chuàng)造并賦予學習以價值且積極行動。2. 評價方法觀察法、測驗法、活動法、自評法、分析法。3. 評價過程童年故事、人生小論壇、創(chuàng)意格言、收集先進人物事跡等各項活動的過程與結果,教師通過觀察分析,對學生的認知、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作出評價。參考資料1.名詞解釋 價值觀——價值觀是關于對事、對人、對社會重要性的評價標準和尺度。價值觀并不只是靜觀的,它不僅有對客觀事物意義的判斷、評估和看法,也具備發(fā)動、推動、調整行為,使其向著有價值的或更有價值的目標邁進的動力性。 人生觀——人生觀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現點,其中包括自然現、社會歷史觀和人生觀3大部分。人生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是社會歷史時代的產物,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觀。人生觀就基本內容而言,主要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態(tài)度和人生價值3個部分。人生目的即人為什么要活著,活著追求什么的問題;人生態(tài)度即怎樣做人,做一個什么樣的人,人生的道路應該怎么樣走,它是在追求人生目的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對人生課題的態(tài)度。人生價值即怎樣的生活才算有意義,主要指對人生目的、態(tài)度和行為的評價,是一個客現后果的衡量問題。 人生價值觀——人生價值觀是指個體對某種事物或活動的有用性、重要性的判斷,是“個體對自然、社會、人生問題的帶有根本性的總觀點。價值觀一旦形成,便成為個人衡量或評價事物的標準,決定了個體對待某一特定事物的基本態(tài)度(如贊同或否定,接納或拒絕等),而這種態(tài)度又推動個體采取某種行動。一個人總是努力地保持價值觀、態(tài)度和行為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個體的價值觀又受到其行為反饋的影響,根據行為的結果來調整自己的價值觀。因此,個人的價值觀決定著行為,而行為又反過來作用于價值觀。 正確的價值觀的形成,取決于兩個重要因素:一是個體對自我的認識;二是個體對社會的認識。這兩大因素相互影響,共同決定著人的價值觀。個體對自我的認識,在這里主要指個體對自身需要、對自我與社會關系的認識;個體對社會的認識,則是指個體對社會道德規(guī)范和對社會價值觀的認識和看法。價值觀實質上是一個人對事物是否滿足其需要的認識,因而,對自己的需要能否清楚地意識到,以及對自己的需要是否能夠得到滿足的認識就決定了個體價值觀的主要方向。從自我與社會的關系這一角度來說,如果認為自我對社會是有意義的,那么個體就會產生自我效能感,肯定自我的價值;如果認為社會對自我的發(fā)展有作用,個體就能肯定社會的價值,從而樹立起積極的人生價值觀.因而,個體對自我與社會關系的認識決定了價值觀的情感特征。個體對社會道德規(guī)范認識和對社會價值觀的認同感制約著價值觀的主要內容,人總是通過對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認識來調節(jié)自己的價值觀念。理想——理想是對符合事物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的奮斗目標的向往與追求。 理想是對未來的設想,它與個人愿望相聯系,是所向往的人或物的主觀形象。如少年想要成為一名宇航員,想當一名科學家,或把某一英雄形象作為自己的理想,如一位師范生畢業(yè)后,想要在自己的教育崗位上做好教育和教學工作,為祖國四個現代化培養(yǎng)出數量多質量高的建設人才。這種內心的圖景是一種對未來的渴望,這就是他的理想。 理想與現實生活相聯系?,F實中的某些對象和現象符合個人的需要,與個人的世界現相一致,這些現實的因素就會以個人的理想形式表現出來。但理想不是現實的直接反映,它總是對現事物的重新加工,舍棄其中某些成分,又對某些因素給予強調而形成的主觀形象。 理想的共同目標以客觀現實為依據,順應潮流,合乎規(guī)律。它既有鮮明具體的想象內容,又懷有濃厚、肯定而持久的情感體驗,并立意為之奮斗,因此,人的理想總是可以實現的。應該把理想和空想分開??障氩灰钥陀^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為依據,脫離實際,不愿付出辛勤勞動,把希望寄托在偶發(fā)的事件上,因此是不能實現的。它是一種消極的想象,對人的精神起瓦解作用,可以使人一事無成。 理想是由多種成分構成的,一般概括為職業(yè)理想、道德理想和社會政治理想等3種成分,也有人在這3種之外加上生活理想。職業(yè)理想是指自己在將來的生活道路上所從事的職業(yè)設想;道德理想是指考慮自己將要成為有什么樣道德品質的人;社會政治理想是指自己為什么樣的社會、國家而奮斗。 2.人物檔案楊利偉——男,漢族,遼寧綏中縣人,中共黨員,大學文化。1965年6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1988年9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三級航天員,正團職,中校軍銜,1992年、1994年兩次榮立三等功。 楊利偉1987年畢業(yè)于空軍第八飛行學院,歷任空軍航空兵某師飛行員、中隊長,曾飛過殲擊機、強擊機等機型,安全飛行1350小時,被評為一級飛行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