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 A. 從室外設計地坪到基礎頂面 B. 從室外設計地坪到基礎底面 C. 從室內設計地坪到基礎頂面 D. 從室內設計地坪到基礎底面 7. 沿海某軟土地基擬建一幢六層住宅樓,天然地基土承載力特征值為 65kPa,采用攪拌樁處理。根據地層分布情況,設計樁長 9m,樁徑 ,正方形布樁,樁距 。依據《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 (JGJ792020),這種布樁形式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最接近于下列那一個數值 ( ) A. 175kPa; B. 110kPa; C. 90kPa; D. 145kPa。 8. 地基比例系 數 m 和樁的變形系數 α 的量綱分別是 ( ) A. MN/m4。1/m B. MN/m3。m C. MN/m4 。1/m D. MN/m3。m 9. 若將地基視為均質的半無限體,土體在自重作用下只能產生 ( ) A. 豎向變形 B. 側向位移 C. 剪切變形 10. 條形基礎寬 2m,基底埋深 ,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 ,基礎底面的設計荷載為 350KN/m,地基土分布:第一層土厚度為 3 米,天然重度 γ =,壓縮模量 Es=12MPa;第二層為軟弱下臥層,其厚度為 5 米,天然重度 γ = ,壓縮模量 Es=4MPa;擴散到軟弱下臥層頂面的附加壓力pz最接近于下列哪一個數值 ( ) A. 78kPa; B. 89kPa; C. 109kPa; D. 143kPa。 11. 土體受外荷載作用時某點的總應力為該點處 ( )。 A. 自重應力與附加應力之和 B. 有效應力與附加應力之和 C. 自重應力與孔隙應力之和 12. 土釘支護結構中,土釘的水平間距一般宜為 ( ) A. ~ B. ~ C. ~ 13. 地基的容許承載力與 ( )無關。 A. 基礎的高度 B. 基礎的寬度 C. 基礎的埋置深度 14. 剛性基礎設計要求 ( )。 A. 任意臺階寬高比不得超過允許值 B. 任意臺階高寬比不得超過允許值 C. 進行基礎抗沖切計算 15. 用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代替三軸試驗做 ( )測定飽和粘性土的抗壓強度是很方便的。 A. 不固結不排水剪 B. 固結排水剪 C. 固結不排水剪 16. 按照彈性力學,均質彈性半空間地基體內的附加應力計算中屬于平面問題的為 ( ) A. 集中力作用下 B. 條形荷載作用下 C. 圓形荷載作用下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 28 分,共 7 小題,每小題 4 分) 1. 深層攪拌法是利用固化劑和軟土發(fā)生一系列物理、化學反應,使之凝結成水泥加固體,與天然地基形成復合地基。這種水泥加固體具有 ( )的特點。 A. 整體性好 B. 水穩(wěn)性好 C. 放熱少 D. 剛度大 E. 較高強度 2. 滲透試驗可分為常水頭試驗和變水頭試驗 ( ) A. 常水頭試驗可適用于砂土; B. 常水頭試驗可適用于低滲透性的粘性土; C. 變水頭試驗可適用于低滲透性的粘性土; D. 變水頭試驗適用于砂土和粉土。 3. 打樁順序應按下列規(guī)定 執(zhí)行 ( ) A. 對于密集樁群,為減小對周圍環(huán)境的擠土效應,自四周向中間施打; B. 當一側有毗鄰建筑物時,由毗鄰建筑物處向另一方向施打; C. 根據基礎的設計標高,宜先深后淺; D. 根據樁的規(guī)格,宜先大后小,先長后短。 4. 從下列確定基礎埋置深度所必須考慮的條件中,指出錯誤的論述 ( ) A. 在任何條件下,基礎埋置深度都不應小于 B. 基礎的埋置深度必須大于當地地基土的設計凍深; C. 巖石地基上的高層建筑的基礎埋置深度必須滿足大于 1/15 建筑物高度以滿足抗滑穩(wěn)定性的要求; D. 確定基礎的 埋置深度時應考慮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載大小和性質。 5. 在下列對各類基礎設計條件的表述中,指出錯誤的觀點 ( ) A. 采用無筋擴展基礎時,在同一場地條件下,基礎材料的強度越低,基礎臺階的寬高比允許值越??;同一種材料的基礎,當場地地基土的承載力越高,基礎臺階的寬高比允許值也越??; B. 對單幢建筑物,在地基土比較均勻的條件下,基底平面形心宜與基本組合荷載的重心重合; C. 基礎底板的配筋,應按抗彎計算確定,計算彎矩中計入了考慮分項系數的基礎自重和臺階上土重的影響; D. 對交叉條形基礎,交點上的柱荷載可按靜力平 衡和變形協(xié)調條件進行分配 6. 試從下列關于軟弱下臥層強度驗算方法推斷的論述中,指出錯誤的表述 ( ) A. 附加壓力的擴散是按彈性理論應力分布原理計算的; B. 軟弱下臥層的強度需要經過深度修正和寬度修正; C. 基礎底面下持力層的厚度與基礎寬度之比小于 時,可按照下臥層的地基承載力驗算基礎底面的尺寸; D. 基礎底面下持力層的厚度與基礎寬度之比大于 時,不需要考慮軟弱下臥層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