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nèi)容簡介】
ELECT從商品表中查詢商品種類,使用RIGHT語句截取商品名稱中的后3個字,進行對比分類。使用DISTINCT語句,將相同的部分去除,得到商品的種類。使用COUNT語句數(shù)出一共多少種。使用WHERE語句將范圍限定在需要查詢的產(chǎn)地。在第(3)小題中,用SELECT從商品表和部門表中查詢部門名稱、金額總和。使用SUM語句計算金額總和。使用GROUP BY 按部門號進行分類。在第(4)小題中,用SELECT從商品表和部門表中查詢部門號、部門名稱、商品號、商品名稱、單價、數(shù)量、產(chǎn)地。使用WHERE語句添加限定條件“部門號是40或部門號是20”。使用HAVING語句將范圍縮小到單價在420到1000之間的部分。程序清單(1) SELECT 商品名稱 FROM 商品表 WHERE 部門號=”40”(2) SELECT COUNT(DISTINCT RIGHT(ALLTRIM(商品名稱),6)) FROM 商品表 WHERE 產(chǎn)地=”廣東”(3) SELECT ,SUM(VAL(數(shù)量)*單價) AS 金額總和 FROM 商品表,部門表 WHERE = GROUP BY (4) SELECT ,部門名稱,商品號,商品名稱,單價,數(shù)量,產(chǎn)地 FROM 部門表,商品表 WHERE = AND (=”40” OR =”20”) HAVING 單價 BETWEEN 420 AND 1000測試分析在第(2)小題中,最初的語句為:SUM(數(shù)量*單價) AS 金額總和,但是無法正常顯示,經(jīng)過反復檢查后發(fā)現(xiàn),因為在建表的時候“數(shù)量”設定為字符型,“單價”為數(shù)值型,因而不能進行計算,將語句改為SUM(VAL(數(shù)量)*單價)后可以得到正確結果。在第(3)小題中,最初的語句為:COUNT(商品名稱),但這樣輸出來的只是商品名稱并非商品種類,因為存在相同的商品只可劃分為同一種類,所以要截取商品名稱的后3個字進行比較分類,于是改為:COUNT(RIGHT(商品名稱,6))。然而這樣仍不能正常運行,原因在于,商品名稱中存在著空格,需要把空格都去掉,因此將語句再改為:COUNT(DISTINCT RIGHT(ALLTRIM(商品名稱,6)),得到正確的查詢結果。在第(4)小題中,因為涉及的查詢項目很多,所以總是出現(xiàn)項不唯一的情況,經(jīng)過逐個排除最后能夠得到正確的結果。6.題目某數(shù)據(jù)庫中有兩個數(shù)據(jù)庫表:物資表()和領用表(),兩個表具有一對多關系。完善下面的SELECT語句,使其實現(xiàn)查詢近10天內(nèi)各部門的各種物資領用數(shù)量。物資表()字段號類型寬度物資代號C6物資名稱C12領用表()字段名類型寬度物資代號C6領用部門C20領用數(shù)量N3領用日期D8SELECT 物資代號,物資名稱,領用部門,_____________________ AS 領用數(shù)量;FROM WZB,LYB。WHERE = AND _________________GROUP BY 1,3。ORDER BY 3,1問題分析首先要在兩個表之間建立起一對多的關系。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