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lecule that has the bending or recognition site can participate normally in the initiating event in cell the concept of receptor,其謂語動詞是 implies。謂語動詞后面是由 that引導的賓語從句,而在從句的主語后又由 that引到了一個修飾主語的定語從句。全句可譯為:因此,受體(的概念)是具有結合或識別(化學信使)的位點,在正常情況下參與細胞活動啟動的分子。 專業(yè)英語翻譯技巧 翻譯是用一種語言形式把另一種語言形式里的內容重新表現出來的語言實踐活動。透徹理解原文是正確翻譯的前提。但透徹理解原文并非易事,必須結合上下文和語法進行分析。例如, Gee ,再簡單不過,但可能有各種不同的理解, 主要看喬治在干什么,如果是踢足球,那么就是喬治傳了球;如果在玩紙牌,那么就是喬治沒有叫藍盾先線 iyd 牌;如果是參加了某種考試,就是喬治考試及格了。 翻譯技巧就是在翻譯過程中用詞造句的處理方法,如詞義的選擇、引伸、直譯、意譯、增減、詞類轉換和專業(yè)術語的翻譯方法等?,F僅就被動語態(tài)的翻譯和長句的翻譯做一探討。 (一)被動語態(tài)的翻譯 據英國利茲大學約翰 ?斯維爾斯( John Swales)的統(tǒng)計,專業(yè)英語中的謂語至少有三分之一是被動語態(tài)。這是因為專業(yè)文獻主要是介紹科研成果,敘述生產過程或實驗結果,說明產品特色或實 驗的注意事項,強調的是客觀準確。因而用被動語態(tài)要比主動語態(tài)更能客觀地反映對象的實際。例如: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of the machine.(應當注意機器的工作溫度。)不一定千篇一律地將英語的被動結構都譯成漢語的被動結構,而應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進行翻譯,使譯文盡可能地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常見的翻譯方法如下。 譯成漢語的被動句。不改變原文語序,通過“被”、“由”、“為”、“受”、“用”、“給”、“叫”、“靠”、“讓 ”等介詞引出動作執(zhí)行者。例如: The tool is controlled by a code system.(刀具由代碼系統(tǒng)控制。) Plastics have been applied to mechanical engineering.(塑料已應用于機械工程。) Each dot of light is translated by the camera tube into all electronic signal.(每一個光點都由攝像管轉換成電子信號。) 譯成漢語的主動句。例如: Metal is widely used in industry.(金屬廣泛地應用在工業(yè)上。)動作的承受者譯成主語,省去“被”字。 While a current is flowing through a wire,the latter is being heated.(電流流過導線時,導線就發(fā)熱。)動作的承受者譯成主語,省去“被”字。 All bodies are known to possess weight.(人人都知道所有物體都有質量。)加動作執(zhí)行者。 The lathe is being adjusted by the operator.(操作員正在調整這臺車床。)主語譯成賓語。 The existence of anic chemistry is further justified by the importance of carbon pounds or mixtures in our lives.(有機化學的存在之所以合理,還因為碳的化合物或混合物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譯成漢語因果句。 由 by 或in 引導的狀語往往可以轉換為漢語的主語。例如: M codes are monly used by the machine tool builder to give the user programmable ON/OFF switches for machine functions.(機床制造商通常用 M 代碼給用戶提供可編程的機床開 /關功能。) Storage capacity is generally provided in the MCU for any canned cycle.(通常機床數控裝置 MCU 提供用于固定循環(huán)的存儲空間。) (二)長句和難句的翻譯 在專業(yè)英語中,為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