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nèi)容簡介】
二)道家遁世思想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基本以儒為主導,道、佛為補充,佛家出世、道家遁 世、儒家入世,三者相互補充,此岸的事功與彼岸的超脫共同熔鑄成中國士人的精神世界,進而影響中華民族的文化性格。《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同樣會將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精神澆灌在小說之中。梁山頭領宋江被塑造成一個胸懷大志的人,他上梁山是因為走投無路,他上梁山后則堅持招安的理想不動搖。宋江實是作者拯救亂世的精神化身,然而作者也清醒的認識到,在靠宗法、血緣、家族編織的社會網(wǎng)絡下,個人想要依靠自己的抗爭去改變社會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此 ③ 孔子 《 論語 》, 中華書局 , 2022 年 。 10 有了燕青的急流勇退。道家哲人參悟天地萬物,認為只有擺脫社會 倫理的束縛,通過效法自然來達到“返璞歸真”的境界。因此當胸懷大志的士人在冷冰冰的現(xiàn)實中碰的頭破血流時,他們自然而然的將目光投向道家哲學,歸隱田園江湖,躲避現(xiàn)實的矛盾與傷害,修身養(yǎng)性、獨善其身。通過對現(xiàn)實與歷史的思考,作者非常清楚梁山好漢的結局應該如何,但這一結局讓他的內(nèi)心充滿了矛盾:親手毀滅自己畫下的圖景從來就不簡單。于是,燕青在對盧俊義說出這樣一段話之后,“竟不知投何處去了”。 三 結語 燕青做為施耐庵頗費筆墨的人物,承載了作者對現(xiàn)實與歷史的思考。他身居三十六天罡星之末,領“天巧”之名,形貌俊秀、文武雙全 ;他對盧俊義忠心耿耿,也為梁山赴湯蹈火,同時還能把握住時機為自己找到退路,在勸諫不成后飄然而去。作者強烈的入世精神與現(xiàn)實責任感,在面對歷史經(jīng)驗和冷酷現(xiàn)實時產(chǎn)生了動搖,引發(fā)出道家遁世的意愿。這是作者通過燕青表現(xiàn)出來的內(nèi)心矛盾,然而作者并沒有思考產(chǎn)生這一矛盾的社會原因,而是把一切歸于“奸臣當?shù)馈?,希望“英雄好漢”們能通過自己的能力蕩滌奸邪、匡扶正義,但最終梁山好漢仍然凄涼收場,這是作者在理性思考后的矛盾與彷徨。作者將其理想寄托在自己構筑的故事中,不自覺的展現(xiàn)了自己的苦悶,正是這一點,使得小說中的人物更加真實親切 ,也使得《水滸傳》成為能夠引發(fā)讀者思考歷史、探索現(xiàn)實的經(jīng)典著作。 參考文獻 [1]金圣嘆《 金圣嘆批評本水滸傳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8 年。 11 [2](明)施耐庵《水滸傳》,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7 年。 [3]宋子俊 《元雜劇中的宋江和燕青形象考述》,《文學研究》。 [4]曲家源 《論浪子燕青》,《青海師范大學學報》 1989 年第 4 期。 [5]陳松柏 《燕青形象的嬗變》,《明清小說研究》 2022 年第 1 期。 [6]盧佳 《燕青故事研究》,《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 2022 年第 7 期。 [7]顧瑞雪 《燕青,水滸英雄的另一類人生》, 《安徽文學》 2022 年第 9 期。 [8]葉華 《試析“浪子”燕青的人物形象》,《科技信息》 2022 年第 9 期。 [9]宋金民 《名實不符,一個被看輕了的英雄》,《濮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2 年第 2 期。 [10]任婷婷 《淺析〈水滸后傳〉對燕青形象的繼承與發(fā)展》,《安徽文學》 .2022年第 8 期。 答 謝 本論文是在我的導師 馬培潔 的親切關懷和悉心指導下完成的。 她 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誨人不倦的高尚師德,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崇高風范,樸實無華、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和激勵著我。從課題的選擇到 項目的最終完成, 馬 老師都始終給予我細心的指導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謹向 馬 老師致以誠摯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 感謝 文 學院的老師對我的教育培養(yǎng)。他們細心指導我的學習,在此,我要向諸位老師深深地鞠上一躬。 感謝給我提供參考文獻的學者們,謝謝他們給我提供了大量的文獻, 12 使我在寫論文的過程中有了參考的依據(jù)。 感謝我的爸爸媽媽,感謝他們?yōu)槲宜冻龅囊磺?。養(yǎng)育之恩,無以回報, 父母 永遠健康快樂是我最大的心愿。 此時,我的心情無法平靜,從開始進入課題到論文的順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師長、同學、朋友給了我無言的幫助,是你們?yōu)槲覔纹鹨黄?空,在這里請接受我誠摯的 謝意。 盧 云 2022 年 4 月 27 日 13 請刪除以下內(nèi)容, O(∩ _∩ )O 謝謝?。。?conduction, transfer of heat or electricity through a substance, resulting from a difference in temperature betwee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ubstance, in the case of heat, or from a difference in electric potential, in the case of electricity. Since heat is energy associated with the motions of the particles making up the substance, it is transferred by such motions, shifting from regions of higher temperature, where the particles are more energetic, to regions of lower temperature. The rate of heat flow between two regions is proportional to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and the heat conductivity of the substance. In solids, the molecules themselves are bound and contribute to conduction of heat mainly by vibrating against neighboring molecules。 a more important mechanism, however, is the migration of energetic free electrons through the solid. Metals, which have a high freeelectron density, are good conductors of heat, while nonmetals, such as wood or glass, have few free electrons and do not conduct as well. Especially poor conductors, such as asbestos, have been used as insulators to impede heat flow (see insulation). Liquids and gases have their molecules farther apart and are generally poor conductors of heat. Conduction of electricity consists of the flow of charges as a result of an electromotive force, or potential difference. The rate of flow, ., the electric current, is 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