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nèi)容簡介】
16. 經(jīng)緯儀可以測量( )。 A 磁方位角; B 水平角; C 水平方向值; D 豎直角; E 象限角 17. 在測量內(nèi)業(yè)計算中,其閉合差按反號分配的有( )。 A 高差閉合差; B 閉合導線角度閉合差; C 附合導線角度閉合差; D 坐標增量閉合差; E 導線全長閉合差中; 18. 水準測量中,使前后視距大致相等,可以消除或削弱( )。 A 水準管軸不平行視準軸的誤差; B 地球曲率產(chǎn)生的誤差; C 大氣折光產(chǎn)生的誤 D 陽光照射產(chǎn)生的誤差; E 估讀數(shù)差 19. 下列誤差中( )為偶然誤差。 A 估讀誤差; B 照準誤差; C 2C 誤差; D 指標差; E 橫軸誤差 20. 確定直線的方向,一般用( )來表示。 A 方位角; B 象限角; C 水平角; D 豎直角; E 真子午線方向 21. 導線坐標計算的基本方法是( )。 A 坐標正算; B 坐標反算; C 坐標方位角推算; D 高差閉合差調(diào)整; E 導線全長閉合差計算 22. 四等水準測量一測站的作業(yè)限差有( )。 A 前、后視距差; B 高差閉合差; C 紅、黑面讀數(shù)差; D紅黑面高差之差; E視準軸不平行水準管軸的誤差 23. 大比例尺地形圖是指( )的地形圖。 A 1: 500; B 1: 5000 ; C 1: 2020; D 1: 10000; E 1: 100000 24. 地形圖的圖式符號有( )。 A比例符號; B 非比例符號; C 等高線注記符號; D 測圖比例尺 25. 等高線按其用途可分為( )。 A首曲線; B 計曲線; C 間曲線; D 示坡線; E 山脊線和山谷線 26. 等高線具有哪些特性( )。 A等高線不能相交; B 等高線是閉合曲線; C 山脊線不與等高線正交; D 等高線平距與坡度成正比; E 等高線密集表示陡坡 27. 視距測量可同時 測定兩點間的 ( )。 A高差; B 高程; C 水平距離; D 高差與平距 ; E 水平角 28. 平板儀安置包括( )。 A 對點; B 整平; C 度盤歸零 ; D 定向; E 標定圖板北方向 29. 在地形圖上可以確定( )。 A 點的空間坐標 B 直線的坡度 C 直線的坐標方位角 D 確定匯水面積 E 估算土方量 30. 下述哪些誤差屬于真誤差( )。 A 三角形閉合差; B 多邊形閉合差 C 量距往、返較差 D 閉合導線的角度閉合差 E 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 31. 測量工作的原則是( )。 A 由整體到局部; B 先測角后量距; C 在精度上由高級到低級; D 先控制后碎部 E 先進行高程控制測量后進行平面控制測量 32. 測量的基準面是 ( )。 A 大地水準面; B 水準面; C 水平面 ; E 1985 年國家大地坐標系 33. 高程測量按使用的儀器和方法不同分為( )。 A 水準面測量; B閉合路線水準測量; C附合路線水準測量; D三角高程測量 E 三、四、五等水準測量 34. 影響水準測量成果的誤差有( )。 A 視差未消除; B水準尺未豎直; C 估讀毫米數(shù)不準; D 地球曲率和大氣折光; E 陽光照射和風力太大 35. 當經(jīng)緯儀豎軸與仰視、平視、俯視的三條視線位于同一豎直面內(nèi)時,其水平度盤讀數(shù)值 ( )。 A 相等; B 不等; C 均等于平視方向的讀數(shù)值; D 仰視方向讀數(shù)值比平視度盤讀數(shù)值大 E 俯視方向讀數(shù)值比平視方向讀數(shù)值小 36. 影響角度測量成果的主要誤差是 ( )。 A 儀器誤差; B 對中誤差 ; C 目標偏誤差 ; D 豎軸誤差 E 照準個估讀誤差 37. 確定直線方向的標準方向有( )。 A 坐標縱軸方向; B 真子午線方向; C 指向正北的方向; D 磁子午線方向直線方向 38. 光電測距儀的品類分為 ( )。 A 按測程分為短、中、遠程測距儀 B 按精度分為 I、 II、 III 級測距儀 C 按光源分為普通光源、紅外光源、激光光源三類測距儀 D 按測定電磁波傳播時間 t 的方法分為脈沖法和相位法兩種測距儀 E 不分品類 39. 光電測距成果的改正計算有 ( )。 A 加、乘常 熟改正計算; B 氣象改正計算; C 傾斜改正計算; D 三軸關系改正計算; E 測程的檢定與改正計算 40. 全站儀的主要技術指標有( )。 A最大測程; B 測距標稱精度; C 測角精度 ; D 放大倍率; E 自動化和信息化程度 41. 全站儀由( )組成。 A光電測距儀; B 電子經(jīng)緯儀 ; C 多媒體電腦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 D 高精度的光學經(jīng)緯儀 42. 全站儀除能自動測距、測角外,還能快速完成一個測站所需完成的工作,包括( )。 A計算平距、高差; B 計算 三維坐標; C 按水平角和距離進行放樣測量; D 按坐標進行放樣; E 將任一方向的水平角置為 0176。 00′ 00″ 43. 導線測量的外業(yè)工作包括( )。 A 踏選點及建立標志; B 量邊或距離測量; C 測角; D 連測; E 進行高程測量 44. 閉合導線和附合導線內(nèi)業(yè)計算的不同點是( )。 A 方位角推算方法不同; B 角度閉合差計算方法不同; C 坐標增量閉合差計算方法不同 D 導線全長閉合差計算方法不同 ; E 坐標增量改正計算方法不同 45. 圓曲線帶 有緩和曲線段的曲線主點是( )。 A 直緩點( ZH 點); B 直圓點( ZY 點); C 緩圓點( HY 點); D 圓直點( YZ 點); E 曲中點( QZ點) 46. 公路中線測設時,里程樁應設置在中線的哪些地方 ( )。 A 邊坡點處; B 地形點處; C 橋涵位置處; D 曲線主點處; E 交點和轉(zhuǎn)點處 47. 路線縱斷面測量的任務是 ( )。 A 測定中線各里程樁的地面高程; B 繪制路線縱斷面圖; C 測定中線各里程樁兩側(cè)垂直于中線的地面高程; D 測定路線交點間的 高差 ; E 根據(jù)縱坡設計計算設計高程 48. 橫斷面的測量方法有( )。 A花桿皮尺法; B 水準儀法; C 經(jīng)緯儀法; D 跨溝谷測量法; E 目估法 ; 49. 比例尺精度是指地形圖上 所代表的地面上的實地距離,則( )。 A 1: 500 比例吃精度為 ; B 1: 2020 比例吃精度為 ; C 1: 5000 比例尺精度為 ; D 1: 1000 比例尺精度為 ; E 1: 2500 比例尺精度為 50. 用正 倒鏡分中法延長直線,可以消除或減少誤差的影響( )。 A 2C; B 視準軸不垂直于橫軸; C 橫軸不垂直于儀器豎軸 ; D水準管軸不垂直于儀器豎軸 ; E 對中 51. 工程放樣最基本的方法是( )。 A角度放樣; B 高差放樣; C 高程放樣; D 距離放樣; E 坡度放樣 52. 用兩點的平面直角坐標值來反算這兩點所在邊長的坐標方位角時,應給反算角度加一個常數(shù)才能轉(zhuǎn)化為實際的坐標方位角。即( )。 A. 當 ;應加 ?360,0??x ;應加 ?180,0??x C .當 ;應減 ?180,0??x D .當 ;應加 ?360,0??x ?180,0 應加??x .. ,需( )使符合水準氣泡影象符合。 A .轉(zhuǎn)動微傾螺旋; B .轉(zhuǎn)動微動螺旋; C .轉(zhuǎn)動三個螺旋 ( )。 A .看清十字絲; B .看清遠處目標; C .消除視差。 ( )使十字絲和目標影像清晰。 A .轉(zhuǎn)動物鏡對光螺旋; B .轉(zhuǎn)動目鏡對光螺旋;C .反復交替調(diào)節(jié)目鏡及物鏡對光螺旋 ( )。 A .使儀器豎軸處于鉛垂位置; ; C .使 儀器豎軸平行于圓水準軸 ( ) A .易于觀察氣泡的居中情況 B .提高管氣泡居中的精度 C .保護管水準氣泡 ,為了消除 角誤差對一測站高差值的影響,可將水準儀置在( )處。 A .靠近前尺; B .兩尺中間;C .靠近后尺 ( )。 A .儀器校正不完善;B .物像有十字絲面未重合; C .十字絲分劃板位置不正確 ( )成正比例進行分配。 ; B .與高差的大?。唬?.與距離或測站數(shù) ,同一測 站,當后尺讀數(shù)大于前尺讀數(shù)時說明后尺點( )。 A .高于前尺點; B .低于前尺點;C .高于側(cè)站點 ,其目的是為了消除( )的誤差影響。 A .水準管軸不平行于視準軸;B .圓水準軸不平行于儀器豎軸; C .十字絲橫絲不水平 ,為了消除 角誤差對一測站高差值的影響,可將水準儀置在( )處。 A .靠近前尺; B .兩尺中間;C .靠近后尺 ( )。 A .儀器校正不完善;B .物像有十字絲面未重合; C .十字絲分劃板位置不正確 原則為( )成正比例進行分配。 ; B .與高差的大??;C .與距離或測站數(shù) ,同一測站,當后尺讀數(shù)大于前尺讀數(shù)時說明后尺點( )。 A .高于前尺點; B .低于前尺點;C .高于側(cè)站點 ,其目的是為了消除( )的誤差影響。 A .水準管軸不平行于視準軸;B .圓水準軸不平行于儀器豎軸; C .十字絲橫絲不水平 ( )。 A .相對高程; B .絕對高程;C .高差 ( )來表示的。 A .地理坐標; B .平面直角坐標; ( )。 A .水平面; B .大地水準面;C .假定水準面 AB的坐標方位角為 186176。,則直線 BA 的坐標方位角為( )。 A .96176。 B .276176。 C .6176。 ( )。 A .往返較差; B .相對誤差; C .閉合差 ,為了消除 角誤差對一測站高差值的影響,可將水準儀置在( )處。 A .靠近前尺; B .兩尺中間;C .靠近后尺 ( )。 A .儀器校正不完善 ;B .物像有十字絲面未重合; C .十字絲分劃板位置不正確 ( )成正比例進行分配。 ; B .與高差的大?。唬?.與距離或測站數(shù) ,同一測站,當后尺讀數(shù)大于前尺讀數(shù)時說明后尺點( )。 A .高于前尺點; B .低于前尺點;C .高于側(cè)站點 ,其目的是為了消除( )的誤差影響。 A .水準管軸不平行于視準軸;B .圓水準軸不平行于儀器豎軸; C .十字絲橫絲不水平 ,豎直度盤( )。 A .與望遠鏡一 起轉(zhuǎn)動; B .與望遠鏡相對運動;C .不動 ,不同高度的水平度盤讀數(shù)( ) A .相等; B .不相等;C .有時不相等 ( ) A .使視準軸垂直橫軸; B .使橫軸垂直于豎軸;C .使視準軸平行于水準管軸 、盤右的水平角觀測方法,可以消除( )誤差。 A .對中; B .十字絲的豎絲不鉛垂; C . ,測完上半測回后,發(fā)現(xiàn)水準管氣泡偏離2格多,在此情況下應( )。 A .繼續(xù)觀測下半測回; B .整平后觀 測下半測回; C .整平后全部重測 注冊測繪師考試復習題 一. 名詞解釋 地圖比例尺: 地圖上某一線段的長度與地面上相應線段水平距離之比。 等高距: 地形圖上相鄰等高線的高程之差。 平面控制點: 已測得平面坐標值的控制點。 高程控制點: 已測得高程值的控制點。 地形測量: 根據(jù)規(guī)范和圖示,將地貌、地物及其他地理要素測量并記錄在某種載體上的過程。 工程測量: 工程建設和自然資源開發(fā)各階段進行的控制測量、地形測繪、施工放樣、變形監(jiān)測等測量工作。 水平角: 一點到兩目標的方向線垂直投影在水平 面上的夾角。 控制測量: 為建立測量控制網(wǎng)而進行的測量工作,作為地形測量和工程測量的依據(jù),以保證必須的精度,包括平面控制測量、高程控制測量和三維控制測量。 大地水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