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nèi)容簡介】
校輔導員 ,時代在變、學生在變、工作方式在變,唯一不變的是那顆赤誠的育人初心。 20xx 年,我從杭州師范大學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留校成為一名思政輔導員。錢 x 告訴記者,這樣的職業(yè)選擇,與自己初入大學時遇到了兩位溫暖的輔導員有著密切關聯(lián)。但畢業(yè)之初的錢 x,年紀比學生大不了幾歲,很少有學生會主動找她講心里話。怎樣才能讓學生在有困難時第一時間想到自己,并信任自己,成了她在新工作崗位上的新挑戰(zhàn)。 20xx 年,錢 x 在學生中發(fā)起餐會有約活動,希望利用早餐、午餐時間,通過在餐桌上的溝通來為學生釋疑解惑。一開始,報名的學生并不多。錢 x 主動出擊,帶著自己烤的面包邀請學生來吃早餐,這一妙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們紛紛主動吐露心聲。 學校搬遷到新校區(qū)后,錢 x 在學生生活區(qū)申請到了一間固定活動室,并搭建了一個外語村。 為了吸引學生前來,錢 x 把學生們有可能思考和困惑的話題整理出來,比如轉(zhuǎn)專業(yè)、寢室交往、戀愛、就業(yè)等,用珊言兩語的方式發(fā)布在年級群里。有時候,學生的問題會涉及到錢 x 并不特別了解的領域,她就邀請專業(yè)老師、學長學姐等加入。 如今,參加早餐會已變成杭師大 xx 學院很多學生的習慣。大學 4年,錢老師的陪伴給了我很多溫暖。來自新疆的學生 小吉說,她如今是一名小學英語老師,也在自己的學生中組織起餐會活動,希望將這份溫暖傳遞下去。 更難能可貴的是,每次餐會,錢 x 都會細致地記錄,這一習慣已經(jīng)堅持了近 10 年。現(xiàn)在,這些餐會日記已有 10 萬余字,記錄著她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