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nèi)容簡介】
is world,磕不磕藥都一樣。 《恐懼拉斯維加斯》影評(六):Taking drugs+Making confusion=Reality 1977年,美國體育記者Hunter S. Thompson把他和他的律師一起報道摩托賽的經(jīng)歷寫成了書《Fear and Loathing in Las Vegas》。這個新聞記者兼作家的有趣之處在于,他認為新聞寫作只能通過主觀寫作才能反應真相,反對客觀報道,越小說越新聞。《Fear and Loathing in Las Vegas》成為60-80年代嬉皮時代的經(jīng)典讀物。 1998年,Terry Gilliam講這本書排成電影,和這本書一樣,不是關(guān)于什么摩托賽(鏡頭不超過2分鐘),大段的用在描寫兩個家伙在Las Vegas期間的迷幻經(jīng)歷:只要醒著就在瞌藥。也許讀過原著有助于理解該片。 2020年,2月Hunter S. Thompson自殺身亡 Emule上有影片和該書 《恐懼拉斯維加斯》影評(七):只是太長了 如果沒有看過原著,可能大多數(shù)人和我一樣是因為他的強大cast才看這部片的 頹廢青年Jonny Depp和頹廢老祖宗Benicio Del Toro,之后不經(jīng)意間發(fā)現(xiàn)竟然還有Cameron Diaz。 據(jù)說原著是一個真實故事,講的是兩個記者去Las Vegas報道某越野摩托車賽,期間吸毒好像吸空氣的嬉皮生活。我只看了前半部,因為實在不覺得用2個小時來說明毒品過量后的high勁有什么意義,雖然那種迷幻的感覺在鏡頭下確實顯得異常真實。 之前我覺得Load of War中的一組鏡頭是我見過最好的對毒品的理解,但這次在Jonny Depp扭曲的表情中我改變了主意,看著那些畫面你就能體會到什么叫飄飄欲仙了。 可惜如果只有這些內(nèi)容,兩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