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 E . 在 △ ADE 和 △ BCE 中 , AD = BC , ∠ ADE = ∠ BCE , DE = CE , ∴△ ADE ≌△BCE ( SAS ) , ∴ AE = BE 18 . ( 12 分 ) 如圖所示 , 一根長(zhǎng)為 2a 的木棍 ( AB ) , 斜靠在與地面 ( OM ) 垂直的墻 ( ON ) 上 ,設(shè)木棍的中點(diǎn)為 P. 若木棍 A 端沿墻下滑 , 且 B 端沿地面向右滑行 . ( 1 ) 請(qǐng)判斷木棍滑動(dòng)的過(guò)程中 , 點(diǎn) P 到點(diǎn) O 的距離是否變化 , 并簡(jiǎn)述理由; ( 2 ) 在木棍的滑動(dòng)過(guò)程中 , 當(dāng)它滑動(dòng)到什么位置時(shí) , △ AOB 的面積最大?簡(jiǎn)述理由 , 并求出面積的最大值 . 解: (1) 不變.理由:在直角三角形中 , 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 , 因?yàn)樾边?AB 的長(zhǎng)度不變 ,所以斜邊上的中線 OP 的長(zhǎng)度不變 (2) 當(dāng) △ AOB 斜邊上的高 h 等于斜邊上的中線 OP 的長(zhǎng)度 , 即 OA = OB 時(shí) , △ AOB 的面積最大. 理由:如圖 , 若 h 與 OP 不相等 , 則總有 h OP . 故 根據(jù)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可知, AB 的長(zhǎng)度不變 , 只有當(dāng) h 與 OP 相等時(shí) , △ AOB 的面積最大.此時(shí) S △ AOB =12AB , D 為斜邊 AB 的中點(diǎn) , AB = 10 cm , 則 CD的長(zhǎng)為 ____ _ ___ cm . 8 . ( 3 分 ) 如圖 , BE , CF 分別是 △ A BC 的高 , M 為 BC 的中點(diǎn) , EF = 5 , BC = 8 , 則 △ EF M的周長(zhǎng)是 ( ) A . 21 B . 18 C . 13 D . 15 5 C 9 . ( 8 分 ) 如圖 , 在 Rt △ A B C 中 , ∠ A CB = 90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