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學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同樣的一節(jié)課,不同的教師教,會有不同的效果,同一節(jié)課,同一位教師用不同的方法會有不同的效果。記就是記錄聽課時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主要內容。通過這一課程的學習,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聽課和評課的重要性。評課與議課比較,“評”是對課的好壞下結論、做判斷;“議”是 圍繞觀課所收集的課堂信息提出問題、發(fā)表意見,“議”的過程是展開對話、促進反思的過程。由于觀課議課者的立場、目的不同,對于觀課議課的作用認識各異。通過觀課議課,教師可以加深對教育專業(yè)理解和對學生學習的研究,從而促進自己專業(yè)的發(fā)展。一、教材處理的切入點教師對于教材的切入點,當是聽課者著重考察的要點。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基于教材而進行的對話過程,因而一節(jié)課的成功與否,就應當考察師生之間的互動情況,就應當考察師生之間思維的碰撞、觀點的交流、思想的交互情況。這些創(chuàng)生點是教師教學的精彩之處,也是豐富多彩課堂的重要表現(xiàn)行式。這些問題都有可能成為聽課之后議課的重要內容,也是觀察活動得以深入的重要載體,因而聽課者也應當著重把握。過去評課的目的帶有許多功利色彩,現(xiàn)在評課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在評課中既要對教師的教學給予肯定,最主要的是找出教學中的不足。看就是看教師的主導作用發(fā)揮得如何,看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揮得如何。對授課老師的優(yōu)點要肯定,而且還要虛心學習,對授課教師的不足也要實事求是地講出來,和大家探討,只有這樣才能共同提高。主題偏差?!白h”要超越“誰說了算”的爭論。“議”以參與者的自我解放為手段。話題Ⅲ 觀課計劃的制訂和物質準備一、構建和諧的觀課氛圍二、制訂觀課計劃三、了解觀課的對象 ① 了解授課教師的情況② 了解觀課班級與學生的基本情況 ③ 了解觀課學校的基本情況四、觀課必備工具的準備筆、觀課記錄和教材是必備工具五、專題二作業(yè)P74—75 4 專題三 優(yōu)化過程——理解觀課議課新流程 話題Ⅰ課前會議一、觀課者與授課者共同確定觀課的主題觀課主題確定的原則 ① 具有預設性 ② 具有實效性 ③ 具有可重復性 ④ 具有發(fā)展性確定觀課主題的注意事項① 主題應盡可能具體并且可觀察得到的② 主題的確定是按照從概括到具體逐層考慮的③ 主題確定后應該給它下操作性定義確定觀課主題的視角 ① 關注教師實際 ② 關注學校現(xiàn)實③ 關注新課程理念下的學科特點 ④ 關注教與學的現(xiàn)實問題二、觀課前授課教師要做教學說明為什么上課前要做觀課說明課前的觀課說明是一種了解的途徑和方式課前說明什么 ① 說教學背景② 介紹自己不同常規(guī)的教學創(chuàng)新③ 介紹本課的教學設想和將要展開的主要的教學活動,提示重點觀察的現(xiàn)象和時機不要當著學生的面做課前說明 話題Ⅱ 課中觀察一、觀課的基本要素與要求觀課的基本要素 ①對教師的要求 a、教師的組織能力 b、教師的注意的中心 c、教師的教學機智 d、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 e、教師的教學境界f、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和能力 ② 對學生的要求 a、學生的參與狀態(tài)b、學生的交往特征c、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d、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e、學生的發(fā)展狀態(tài) ③ 教室環(huán)境 ④ 教學材料觀課的基本要求 ① 克服三種觀課現(xiàn)象 a、任務取向 b、簡單處理 c、“不合而作”② 觀課者要進入四種角色a、進入“學生”角色 b、進入教師角色 c、進入指導者角色 d、進入學習者角色③ 明確觀課前的基本要求 a、做好觀課前的準備b、做到看、聽、記、思有機結合二、選擇合適的觀課位置 選擇恰當?shù)挠^課位置,一方面要力爭處在觀察的最佳視野;另一方面要保證不影響被觀察者的常態(tài)。定性觀課的不足:不同的觀課者對同一事件的記錄很難達到較高的一致性,因此,觀課者的觀察效度和信度有待于檢驗。二是實現(xiàn)最優(yōu)化問題。聽課者要把自己當成教學活動的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要使自己的思維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以獲取第一手材料,為后面的評課作好充分的準備。為了盡可能地擴大受益面、充分發(fā)揮評課的作用,無論針對什么類型課的評課,還是什么形式的評課都應當在適當?shù)姆秶鷥裙_進行。評價的目的不是鑒定,而是為了發(fā)展,評課者不僅要關注教師的操作層面,更要從教學過程中所體現(xiàn)的教育思想、教學原則、教學理念等潛隱層面去發(fā)現(xiàn)、點撥和引領。對于某些優(yōu)點很少的課,不妨將優(yōu)點拆大為小分開評、缺點歸類分開抓主要的說。不要孤立地評議一節(jié)課,要考慮這節(jié)課的內容與前后內容的關系,將這節(jié)課放到學期教學這個大背景下進行評議,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理解教學設計者的意圖、思路和方法,才能在評議時做到有的放矢、有理有據(jù)。評課是一個多方受益、互利共贏的活動,除被評者和旁聽者之外,評課者也要以學習的心態(tài)去參與,要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要通過評課來豐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學理論,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yǎng)和學科學術素養(yǎng),促進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五、收集信息,閱讀資料———指導者當代的信息資源十分豐富,廣播、電視、電影、報紙、網絡每天都在傳播大量的信息,這就需要教師指導,讓學生親自體驗。教師要成為師生良好互動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者、交流機會的提供者、積極師生互動的組織者和學生發(fā)展的支持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這種積極肯定的態(tài)度,會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學生減少膽怯心理,充滿自信地投入到各種教學活動中去?!翱汀钡陌l(fā)言總會受到不少制約,“主”也不是就能暢所欲言,“主”往往無形中受授課者年齡、身份、地位等因素影響來評課。評課易流于面面俱到,既繁復凌亂又不易突出重點。新課程理念提倡的教師主體地位體現(xiàn)在我們教育教學工作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體現(xiàn)在我們的工作思想中,所以聽課評課變成了“觀課議課”。心得二:“議課”將我們觀課的目的簡約化。我曾參加過一次教研沙龍活動,受益良多,那次沙龍的主題是“散文教學內容的確定”,參加活動的語文老師每個人都就這個主題談了自己的認識并舉例證明,66中一位語文老師將自己在讀碩士時學習的這方面的前沿知識帶來,我則從閱讀經驗出發(fā)闡釋了動詞在寫景散文中的重要作用。新課程理念提倡的教師主體地位體現(xiàn)在我們教育教學工作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體現(xiàn)在我們的工作思想中,所以聽課評課變成了“觀課議課”。心得二:“議課”將我們觀課的目的簡約化。亨利〃梭羅在《瓦爾登湖》里說:“人生為千頭萬緒的繁復而耗盡?!蔽覀兊慕虒W教研活動也要呼喚簡潔!因為它也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授課者只是為大家搭建了一個討論的平臺,不必為自己的失誤感到尷尬,流水只有碰到與自身有抵觸的地方才能把它的活力釋放出來,你會改進自己;授課者也不用為精彩的才華展示而沾沾自喜,因為你只是提供了一種可行的課堂形式,你還需要發(fā)展,因為每個班級的學生都是有著鮮明個性的個體。心得一:“議課”代替“評課”,將參與觀課議課活動的各方關系簡約化了。遺憾的是:這樣的情形太少!亨利授課者只是為大家搭建了一個討論的平臺,不必為自己的失誤感到尷尬,流水只有碰到與自身有抵觸的地方才能把它的活力釋放出來,你會改進自己;授課者也不用為精彩的才華展示而沾沾自喜,因為你只是提供了一種可行的課堂形式,你還需要發(fā)展,因為每個班級的學生都是有著鮮明個性的個體。心得一:“議課”代替“評課”,將參與觀課議課活動的各方關系簡約化了。這樣才有助于教師個體真正的提高。而“議課”的“議”則說明,觀課議課者與授課者關系之間是平等的關系,無“主” “客”之分,大家都是教研活動的主體。第三篇:《評好課:新理念_新方法》學習心得體會《評好課:新理念 新方法》學習心得體會永仁一中:張金麗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學校組織中教師參加《評好課:新理念 新方法》培訓學習,通過學習培訓使我收獲不?。哼@次的學習讓我認識到教師的專業(yè)主體地位不僅體現(xiàn)在備課上課中,也體現(xiàn)在聽課評課中。教師尊重熱愛學生,對學生持肯定、接納的態(tài)度,能緩解學生內心的緊張,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思維和想象力,而學生則對教師表現(xiàn)為尊重、信任,積極配合教學。學生通過各種信息不斷收集、積累、吸收,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提高。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設疑導思———引導者在設計問題情景時,應把問題創(chuàng)設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難易適度,即學生憑借知識與能力,達到每一問都能使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同時,教室內不應有“被遺忘的角落”,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要調動每個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對授課教師的不足,換位思考自己能否避免。評價是為了改進,評課者在指出問題的同時還要幫助教師找出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以及改進的方法。二是實事求是原則。要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平等自由的評課氛圍,實現(xiàn)評課者、被評者以及旁聽者之間充分而有效的溝通,使所有參與者都能夠暢所欲言。評課者要明確所評課的性質與課型。就實現(xiàn)的廣度而言就是使所有學生都有所獲,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就實現(xiàn)的深度而言就是使每個學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評課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xiàn)實意義,是開展校本教研的重要途徑,也是對教師進行過程性評價的重要體現(xiàn)。二、“4568”,即4維度5視角68個觀察點 4維度是指: ① 學生學習② 教師教學 ③ 課程性質 ④ 課堂文化觀察量表的基本構成: ① 自變量控制觀察 ② 因變量變化觀察 ③ 數(shù)據(jù)分析歸因、描述課堂觀察量表列舉 ① 學生活動等級量表 ② 教師行為等級量表 ③ 師生互動等級量表 ④ 資源應用量表 ⑤ 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