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沒胳膊沒腿,從來不離水。走路不用腳,搖頭又擺尾。魚關于魚你有哪些感興趣的問題??魚是怎樣呼吸的??魚為什么離不開水??魚是怎樣游動的??魚的身上為什么有麟??魚的身上為什么有黏液??魚為什么睜著眼睛睡覺??……我們一起來研究魚的生活習性和身體特點吧
2024-11-17 20:46
【摘要】第1節(jié)我們吃什么思考:我們?yōu)槭裁匆允澄铮砍允澄锏淖饔每梢允刮覀冇袆趴梢允刮覀兩眢w健康包谷牛奶米飯面包植物油肉西紅柿花生蘋果西瓜水礦物質維生素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食物中所含的營養(yǎng)成分通常分為:碳
2024-11-17 09:58
【摘要】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它在不定地自傳,并圍繞地球自西向東公轉。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圓缺不同的樣子叫做月相。月相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形成的,月相變化的周期是農(nóng)歷的一個月。月相有月相有新月、滿月、上弦月、下弦月等
2024-11-17 01:39
【摘要】大象版六年級科學上冊教案第一單元《植物角里的科學》第一課《植物角里的科學問題》執(zhí)教人:單艷華教學目標:1、能對現(xiàn)象的原因、條件、過程和結果進行大膽的猜想,借助資料完善自己的猜想。2、會從眾多的問題中選出科學問題,能通過查閱資料豐富自己的猜想。3、樂于接受他人的觀點,學會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進行學習。教學重點:1、
2024-11-28 02:44
【摘要】《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教學設計寧遠小學周文鑫【教材分析】《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是教科版四年級科學課上冊《聲音》單元第二課時內容。本課第一個活動是使物體發(fā)出聲音,第二個活動是探究發(fā)聲物體都振動嗎?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描述物體發(fā)生和不發(fā)生時的不同現(xiàn)象,建構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這一科學概念,是引導學生繼續(xù)探索聲音的變化以及聲音的傳播知識的重要基礎
2024-11-28 15:51
【摘要】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比較:降水是天氣的一個基本特征,也是天氣日歷的重要數(shù)據(jù),降水的形成很多。常見的有雨、雪、冰雹等。前兩次的降水,哪一次大一些?2、提出問題:怎樣知道每次降水的多少呢?生自由說:通過觀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時間長短二、制作雨量器1、出示氣象站的雨量器。介紹氣象學家是用雨量器來測量降水量和根據(jù)水量來區(qū)分雨的等級。
【摘要】上夜班的動物刺猬在夜間活動,以昆蟲和蠕蟲為主要食物,一晚上能吃掉200克的蟲子,消滅害蟲因此有利于農(nóng)業(yè)。當它在環(huán)境中發(fā)現(xiàn)某些有氣味的植物時,會將其咀嚼然后吐到自己的刺上,使自己保持當?shù)丨h(huán)境的氣味,以防止被天敵發(fā)覺,也使其刺上可能沾染某些毒物,以抵抗攻擊它的敵人。幾乎所有蝙蝠均于白天
2024-12-11 05:06
【摘要】魚兒生活的好嗎?在這里魚兒生活的好嗎?在這里魚兒的家怎么樣?在這里魚兒生活的好嗎?在這里魚兒的家怎么樣?從我做起,讓魚兒有一個美好的家。
【摘要】揭開神秘的面紗揭開神秘的面紗小學科學四上七單元人類探索月球的歷程1、中國古代有嫦娥奔月的傳說。2、400年前,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遠鏡觀察了月球。他發(fā)現(xiàn)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有環(huán)形山、高地和月海。3、1883年,俄國齊奧
【摘要】《3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教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通過觀察與實驗,知道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2、了解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能在氣體、液體和固體中傳播。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和實驗,讓學生探究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2、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掌握初步的探究問題的方法,初步具有設計聲音在介質中傳播實驗的能力,根據(jù)實驗事實歸
2024-11-28 15:46
【摘要】《2書信和標志牌》教案教學目標科學探究1、會用簡單的方法書寫密信。2、能設計并制作標志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樂于在寫密信、設計標志牌的過程中與他人合作。2、樂于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生活。教學重點1、了解一些常見的化學變化,知道文字是可以傳遞信息的,并且傳遞的內容可以保密。2、知道常見標志牌的含義。
2024-11-28 02:37
【摘要】科學(大象出版社)三年級下冊《生活離不開電》教學設計新安縣石寺鎮(zhèn)中心小學林寧教材分析:《生活離不開電》是大象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電與我們的生活》的第一課。內容包括停電對生活的影響,認識電的作用,停電的原因,電從哪里來,節(jié)約用電等。這一課就是建立在學生對電的運用的基礎上,通過一些猜想
2024-11-28 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