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導學案【學習目標】1、了解巴金和他的作品。2、了解《家》中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3、了解過去那個充滿苦難、激情與理想追求的時代,感受現(xiàn)代文學經(jīng)典所蘊含的藝術(shù)魅力?!局R鏈接】巴金簡介:出生于1904年11月25日,逝世于2020年10月17日,享年101歲。原名李堯棠,
2025-11-09 17:16
【摘要】1《李寄》學案【學習目標】1、掌握有關(guān)筆記小說的文學常識,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文言實詞、虛詞及特殊句式。2、朗讀文本,讀出文言小說的韻味,讀出小說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緦W習重難點】文章篇幅短,應(yīng)對文章字斟句酌,深入研究,把文章內(nèi)容理解透徹,從而把握人物形象的特點?!緦W習過程】一、文本感知1、背景鏈接古時候,自
2024-11-27 23:12
【摘要】《井陘之戰(zhàn)》同步練習1.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諸將皆莫信,詳應(yīng)曰通“佯”,假裝B.韓信使人間視間或C.有能生得者購千金懸賞D.諸將效首虜,畢賀獻上2.對下列句中加點字用法的解說正確的
2024-11-27 23:11
【摘要】《甘羅》同步訓練一.語言知識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廣河間賞賜B.孰與文信侯專.權(quán)重C.去.咸陽七里而立死于杜郵離開D.武安君南挫.強楚挫敗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意思
2024-11-28 01:05
【摘要】《垓下之戰(zhàn)》教學案[知識與能力:]1、熟讀文本,學習積累文言知識,掌握重要的文言語法現(xiàn)象,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2、學會鑒賞細節(jié)的運用在表現(xiàn)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過程與方法]1、文言知識通過學生分工合作解決,字音、通假字、翻譯通過學生黑板板演檢查,其他通過學生口述檢查。2、合作釋疑部分讓學生分工討論后,個別回答,教師適當點撥。
2025-11-09 16:56
【摘要】《受戒》導學案【學習目標】1.理清小說情節(jié)2.品味小說中的人性美3.總結(jié)小說主旨【課時安排】1課時【學習過程】一、了解作者作者簡介汪曾棋,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lián)干部、《北京
2025-11-10 03:21
【摘要】《垓下之戰(zhàn)》同步訓練一.語言知識及運用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楚兵罷.食盡結(jié)束B.其不至固宜.應(yīng)該C.乃引兵解.而東歸松弛D.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回頭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
2024-11-28 02:07
【摘要】春江花月夜張若虛學習目標?誦讀詩歌,了解內(nèi)容,感悟情感。?精讀詩文,解讀主要意象,了解其內(nèi)涵。?探究拓展,概括古典詩詞常見意象的內(nèi)涵。盛唐詩歌的妙處在于兼?zhèn)洹帮L骨”“聲律”“意境”初唐貢獻:風骨——初唐四杰和陳子昂
2025-11-08 03:44
【摘要】六州歌頭賀鑄教學目標:?1、了解賀鑄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2.理解并欣賞《六州歌頭》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技巧。作者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賀鑄(1052—1125),字方回,宋太祖孝惠皇后族孫,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稱遠祖本居山陰,是唐賀知章后裔,因知章居慶湖(即鏡湖),故自號慶湖遺老。他年少讀書,博學強記。任俠喜武,因尚氣使
2025-11-08 03:45
【摘要】導入新課?我國有句老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講的是什么道理?愛財之心,人皆有之。但發(fā)財要合情合理,更要合法,絕不可昧著良心見利忘義。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體現(xiàn)這個道理的小說,小說的主人公施復施潤澤最大優(yōu)點就是拾金不昧,正因如此,他的命運得到一次又一次的人生轉(zhuǎn)機。施潤澤灘闕遇友【學習目標】1、誦讀課文,整體把握故事情節(jié)。
2025-11-09 01:44
【摘要】而表示并列,相當于“而且”、“又”、“和”或不譯。例:①敏而好學,不恥下問。②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④秦師輕而無禮。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連接主語和謂語,相當于“如果”、“假使”。例:①人而無信,不知其可。②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相當于“然
【摘要】《李憑箜篌引》導學案學校:白河一中使用年級:高二語文組主備人:吳大坤審核人:教學目標:1、賞析詩的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背誦本詩。2、比較閱讀《李憑箜篌引》《聽穎師彈琴》。學習重難點:賞析詩中側(cè)面烘托的藝術(shù)特色。課時安排:1課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