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同時 語言的得體性 也很重要。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English Teaching 跨文化交際與英語教學(xué) 李鴻章宴客 “今天,承蒙各位光臨, 我感到非常榮幸。 文化的含義 1871 Tylor “文化乃是 知識、信仰、藝術(shù)、道德、法律、習(xí)俗 以及包括作為社會成員的個人獲得的其他任何 能力、習(xí)慣在內(nèi)的一種綜合體。” 孟子:發(fā)揚人的“惻隱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 內(nèi)省 “仁” “禮” 人治 “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 過去取向 性本惡 :原罪說 The sins of the fathers are visited upon the children. 父輩的罪孽 會殃及子孫。 ( black)是悲傷的顏色 如: 英美人在葬禮上穿黑色服裝, 中國人在葬禮上戴黑紗。 如:白開水 plain boiled water 白菜 Chinese cabbage 白字 a wrongly written / misspelled character 白搭 no use 白費事 all in vain 白事 funeral 白癡 idiot YELLOW 黃色 (yellow)在英語和漢語中的引申含義 差別比較大 。 (陸游 《 凈智西窗 》 ) 英語: as busy as a bee 忙得團團轉(zhuǎn) 天鵝 (SWAN) 優(yōu)雅 漢語: 癲哈蟆想吃天鵝肉;天鵝舞 英語: as graceful as a swan 像天鵝一樣優(yōu)雅 All your swans are geese. 你的天鵝都成了土鵝;牛皮吹破?!? 英:聰明,智慧 as wise as an owl 象貓頭鷹一樣聰明 “ A wise old owl lived in an oak. The more he saw the less he spoke. The less he spoke the more he heard. Why can‘t we all be like that wise old bird? ‖ Mother Goose’s Fairy Tales 三、不同的動物詞對應(yīng)相同的文化內(nèi)涵 虎口拔牙 to 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 狐假虎威 an ass in the lion‘s skin 攔路虎 a lion in the path 英雄虎膽 lionhearted ? colt ? to talk horse ? as strong as a horse ? as stubborn as a mule ? a willing horse ? drink like a horse ? get on the high horse ? a horse of another color ? 初生牛犢 ? 吹牛 ? 健壯如牛 ? 犟得像頭牛 ? 老黃牛、孺子牛 ? 牛飲 ? 牛氣沖天 ? 風(fēng)馬牛不相及 ? 貓哭老鼠 ? 落湯雞 ? 熱鍋上的螞蟻 ? 愛屋及烏 ? 雞皮疙瘩 ? 一箭雙雕 ? 甕中之鱉 ? 滑得像泥鰍 ? 殺雞取卵 ? 膽小如鼠 ? shed crocodile tears ? wet as a drowned rat ? like a cat on a tin roof ? love me, love my dog ? goose flesh ? one stone, two birds ? a rat in a hole ? as slippery as an eel ? 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 ? as timid as a rabbit /chickenhearted/ pigeon hearted 四、只在一語中有文化內(nèi)涵 mandarin ducks 得成比目何辭死 ,顧作鴛鴦不羨仙。 地域環(huán)境差異 風(fēng)俗差異 宗教信仰差異 歷史典故差異 價值觀念差異 地域環(huán)境差異 中國以農(nóng)立國,因此農(nóng)諺居多。(對應(yīng)的漢語諺語:千里之堤毀于螻蟻之穴) Any port in a storm. 船在暴風(fēng)雨中不擇港口。 英國的夏季正是溫馨宜人的季節(jié),常與“可愛”“溫和”“美好”相連。 價值觀念差異 中國強調(diào) 天人合一 。 Modest dogs miss much meat(謙虛的狗沒有肉吃 )。漢語: 多用(謂語)動詞 。 漢語一般更習(xí)慣于人稱化的表達,尤其是主語, 能施行動作或有生命的物體為主語之首選 。我敢說,嘗過的人,從沒有挑剔過。有時這種描繪還能融入作者或說話人的一種感情色彩。 Our nation is great one. ? Health is above wealth, for this cannot give so much happiness as that. ? 健康 比 財富 更重要,因為 財富 不能像 健康 那樣帶來幸福 。 父母常以愛稱來叫自己的孩子,親友互相稱呼其孩子時也一樣。這常見于長輩與晚輩,職務(wù)上高一級與低一級者,以及老手與新手之間。” . ―It‘s my pleasure.‖ 表達歉意:“借光” “勞駕” “請問” . ―Excuse me.‖ 語用之文化差異 語用失誤 “ Excuse me, would you please take me to the railway station?‖ . ―Railway station, please.‖ 非言語行為之文化差異 1. 身勢語之文化差異 坐 在日常交往中,中國人喜歡請客人坐下,讓客人站著缺乏禮數(shù)。 觸摸孩子 中國人普遍認(rèn)為這是一種友好的行為,表示對孩子的喜歡和疼愛。 “別作聲”:嘴唇合擾,將食指貼著嘴唇,同時發(fā)出“ hush” 噓噓聲。 1高興激動:雙手握拳向上舉起,前后頻頻用力搖動。 3. 社交距離 近的社交距離 :120210厘米 常見于處理非私人事務(wù)中。同樣,演員 的 舞臺 劇 表演也是利用了這種距離給觀眾造成的幻覺,達到完美的表演目的。 遠的公共距離 :750厘米以上。 這個距離常見于一般性地私人會晤。 1打招呼:英語國家人在路上打招呼,常常要拿帽子表示致意。 自以為是;用食指往上鼻子,還可表示“不可一世”。 握手 北美人從兒童時代起就學(xué)會握手時要緊緊地有力握一下。 Friday。把三哥、四嫂直譯為 third elder brother、 fourth sisterin- law之類,并不可取。還有夫稱妻為honey或 sweet heart的 。 漢語重重復(fù),重復(fù)現(xiàn)象比比皆是。 :重時態(tài);漢語:輕時態(tài) 英語有 16個時態(tài);而漢語動詞除了只有“著”、“了”、“過”等詞。過路人或外鄉(xiāng)人常到我們家,嘗嘗我們家釀的酸果酒。 :重物稱;漢語:重人稱 英語的物稱最顯見于對主語的擇定。 . 生活中既有悲劇,文學(xué)作品就可以寫悲劇。 而在西方國家,激烈的社會競爭使人們注重個人行為、個人成就的獲取和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 歷史典故差異 漢語中有 “東施效顰”“名落孫山”“葉公好龍”等等。 Charles Dickens曾寫過 “ How many winter days have I seen him standing bluenosed in the snow and east wind.‖ 從歐洲大陸北部吹來的東風(fēng)則象征著“寒冷”、“令人不愉快”。(對應(yīng)的漢語諺語:水滴石穿) Rats desert a sinking ship. 船沉鼠要逃。 習(xí)語之文化差異 習(xí)語包括成語 (set phrase)、典故 (allusion)、諺語 (proverb)、格言 (saying)、俚語 (slang)、俗語 (colloquialism)、和歇后語 (restending saying)。 《 圣經(jīng) 》 中撒旦被稱為 dragon 兇暴的女人 She is a real dragon. You‘d better keep away from her. ―亞洲四小龍 ” Four Tigers PHOENIX 漢:百鳥之王,吉祥 英:再生,復(fù)活 Religion, like a phoenix, has been resurrected from the ashes of the war 宗教就像鳳凰一樣 ,在戰(zhàn)爭的灰燼中又復(fù)活了。 “ 情緒低落 ” 、 “ 心情沮喪 ” 如: look blue 顯得悶悶不樂 in holiday blue 假期憂郁癥 a blue Monday 黑色星期一 in a blue mood 情緒低落 BLUE 2. blue常用來喻指人 “ 社會地位高貴 , 有權(quán)勢 ” 。 (正譯)他是總經(jīng)理面前的大紅人。 綠色是愛爾蘭的國色。 事先預(yù)約 15分鐘 單獨 就事論事 2. 準(zhǔn)時和最后期限的概念深入人心。跨文化交際能力要求學(xué)習(xí)者超越語言和文化的束縛,了解各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我們備有粗饌,聊表存心,不成敬意,請大家多多包涵?!? 《 英語課程標(biāo)準(zhǔn) 》 : “文化是指所學(xué)語言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