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Fuzhou. 他們是福州人。 ) 這數(shù)據(jù)中有許多都是決定性的。 The audience was excited by the excellent show. (audience是集合名詞,大部分集合名詞都可使用單數(shù)或復數(shù)動詞,這主要取決于作者的強調點:強調整體時,用單數(shù)謂語;強調這個集體里的成員時,用復數(shù)謂語。 I am his teacher.( 所有格 ) 老師喜歡他。英語名詞的所有格一般是在名詞后面加“ 39。如: at Mary’s 在瑪麗家 the butcher’s 肉店 St. Paul’s 圣保羅教堂 英譯漢時要注意加詞,如“家”、“店”、“教堂”。譯者可以靈活掌握。 英語名詞做主格和賓格使用時沒有詞形變化,這一點與漢語是一致的。如: 他是老師。 The Tales of Ancient China was written by that old professor. (專有名詞做主語用單數(shù)動詞。) 各種方法都試過,可沒有多大效果。 I am from Fuzhou. 你是福州人。如: a sheep 一只羊 two sheep 兩只羊 a deer 一只鹿 two deer 兩只鹿 a fish 一條魚 two fish 兩條魚 有些名詞在英語中單復數(shù)形式所表示的意思是不同的,英譯漢時必須用詞匯手段把復數(shù)的意思表達清楚。 China’s Panda Reserves 中國熊貓保護區(qū)(譯者省略了數(shù)的信息,讀者不知道是一個還是多個保護區(qū)。語法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各種語法單位用什么形式表達什么意義。從以上四種言語行為的類型來看,后三種與表面詞義相差甚遠。語境有微觀語境(狹義上下文)和宏觀語境(廣義上下文)之分。而在后一句中,“有些”不加上去十分高明,因為從上文中已知其為“有些”,從該句“兩側”也可推斷出褐班不是“一點”,若再加上“有些”就顯得畫蛇添足了。褐斑從他臉的兩側一直蔓延下去,他的雙手常用繩索拉大魚,留下刻得很深的傷疤。 4. 名詞數(shù)的翻譯 英語名詞的數(shù)由詞尾變化表示,漢語名詞的數(shù)則通過詞匯手段表示。這種詩篇行與行之間的語義連貫主要是依賴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大家都去參加葬禮。 ?。ㄔ谶@個對話中, B的回答就不僅僅是對天氣的評論,還產(chǎn)生了它的隱含意義:或者是“因為天下雨了,我們最好還是不去。 A: Are you going to work tomorrow? B: I’m on jury duty. A: 你明天去上班嗎? B: 我在當陪審員。) A: I’m rather short of cash at the moment! B: Oh, I’m sure they accept credit cards here. A: 我此刻身上沒有現(xiàn)金。接受者可以根據(jù)語境提供的信息推理來實現(xiàn)語篇的連貫性。譯文讀者一般不難判斷其間的語義聯(lián)系。一般聽話者能理解說話者在話語中的暗示?! 。▽τ谥袊幕尘暗淖x者很容易理解“落湯雞”的意思,但對于講英文的讀者就不容易,因此直譯不行,應該在把握原文意圖的基礎上,根據(jù)目的語的文化背景,用目的語讀者能夠理解的表達來翻譯。) A: Can you drive ? B: Is Pope Catholic ? A: 你會開車嗎? B: 教皇是天主教徒嗎? (如果沒有相關背景知識,就很難理解B 答語中的蘊涵意思。) 3.運用想象 有些語篇表面上看缺乏連貫,無任何銜接紐帶,似乎作者思想雜亂無章,不合邏輯,但實際上是經(jīng)作者精心挑選,潛心琢磨創(chuàng)作出來的。為最有效地達到連貫目的,譯者得縮小兩種語言各方面的差距。濫加數(shù)詞或量詞會使譯文變得累贅。 這段文字中有10個復數(shù)名詞,譯文中有5個名詞前加數(shù)詞或量詞,5個未加。 原文名詞的單數(shù)還可譯為復數(shù),復數(shù)譯為單數(shù)。微觀語境常??梢詭椭斫庠~或短語等語言成分的特定意義。 (方夢之 見《中國翻譯詞典》) 語法與翻譯 語法是描寫一種語言的結構,說明詞的變化和用詞造句的規(guī)則。因此,在英譯漢時就可能忽視原文數(shù)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