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瘀排膿 清肺平喘 祛痰止咳 : A. 2g : 10g B. 4g : 20g C. 6g : 30g D. 1g : 5g E. 5g : 25g ,需后下的藥物是: A. 豆蔻 B. 升麻 C. 柴胡 D. 旋復花 E. 麝香 : A. 不易變質(zhì) B. 服用方便 C. 吸收緩慢 D. 藥力持久 E. 適用于慢性虛弱性疾病 ,臨床最常見的神志癥狀是: A. 神昏譫語 B. 時有譫語 C. 潮熱譫語 D. 昏狂譫語 E. 高熱譫語 、黃連同用的方劑是: A. 消風散 B. 半夏瀉心湯 C. 甘露消毒丹D. 生化湯 E. 逍遙散 77. 寒痰壅盛于肺,兼有腎陽不足,腎不納氣之咳喘證, 治宜選用: A. 小青龍湯 B. 定喘湯 C. 蘇子降氣湯 D. 麻杏甘石湯 E. 以上均不是 78. 癥見飲食不化,大便溏薄,脘腹痞悶,苔膩微黃,脈象虛緩者,治宜選用:A. 四君子湯 B. 參苓白術散 C. 健脾丸 D. 補中益氣湯 E. 枳實消痞丸 ,夜熱早涼,熱退無汗,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者,治宜選用:A. 清營湯 B. 青蒿鱉甲湯 C. 清骨散 D. 秦艽鱉甲散 E. 當歸六黃湯 ,血寒凝滯,手足厥冷,舌淡苔白,脈細欲絕者, 治宜選用: A. 當歸四逆湯 B. 四逆湯 C. 四逆散 D. 理中丸 E. 回陽救逆湯 81.治療濕熱黃疸證首選: 82. 配入湯劑時,需后下的藥物是: A. 豆蔻 B. 升麻 C. 柴胡 D. 沉香 E. 麝香83. 健脾丸組成藥物中不含: A. 人參 茯苓 白術 B. 陳皮 木香 砂仁 C. 山楂 神曲 麥芽 D. 半夏 竹茹 生姜 E. 山藥 肉蔻 甘草 84. 銀翹散與桑菊飲功用的主要區(qū)別是: A. 一偏于解表 一偏于宣肺 B. 一偏于解毒 一偏于解表 C. 一偏于化痰 一偏于清熱 D. 一偏于解毒 一偏于清熱 E. 一偏于止咳 一偏于化痰 85. 五苓散的組成藥物除茯苓外,其余是: 滑石 茯苓 阿膠 茯苓 白術 桂枝 茯苓 滑石 阿膠 茯苓 滑石 甘草 苡仁 茯苓 桂枝 86. 烏梅丸組成藥物中含有: A. 黃芩 黃連 B. 當歸 芍藥 C. 細辛 生姜 D. 附子 桂枝 E. 干姜 肉桂87. 敗毒散的組成中不包含的藥物是:A. 柴胡 前胡 B. 荊芥 豆豉 C. 羌活 獨活 D. 桔梗 茯苓 E. 人參 川芎 88. 凡寒邪在里,濁陰上逆者,無論陽明寒嘔,厥陰頭痛, 少陰吐利,治療均可選用: A. 理中丸 B. 小建中湯 C. 吳茱萸湯 D. 厚樸溫中湯 E. 大補陰丸 89. 組成中含有生地黃的方劑是: A. 玉女煎 B. 腎氣丸 C. 陽和湯 D. 六味地黃丸 E. 大補陰丸90. 癥見身熱夜甚,神煩少寐,時有譫語,口渴或不渴, 舌絳而干脈數(shù)者, 治宜選用: A. 清營湯 B. 清骨散 C. 青蒿鱉甲湯 D. 秦艽鱉甲散 E. 當歸六黃湯91. 瀉白散的功用是:A. 潤肺清熱 理氣化痰 B. 止咳化痰 疏表宣肺 C. 清熱化痰 理氣止咳 D. 清瀉肺熱 平喘止咳 E. 解肌發(fā)表 化痰止咳 92. 安宮牛黃丸的功用是: A. 清熱開竅 豁痰解毒 熄風止痙 C. 清熱解毒 開竅安神 D. 清熱化痰 開竅安神 豁痰定驚 : 降逆和胃 和胃止嘔 利膽退黃 和胃化痰 理氣化痰 : 寧心安神 清熱除煩 補心安神 健脾養(yǎng)心 補心安神 95. 痛瀉要方的組成藥物中含有: A. 防風 B. 蒼術 C. 山藥 D. 木香 E. 生甘草 96. 牡蠣散中重用黃芪意在: A. 補氣升陽 B. 補氣固表 C. 補氣生血 D. 補氣活血 E. 補氣行水 97. 竹葉石膏湯的組成藥物中不含: A. 半夏 B. 粳米 C. 人參 D. 甘草 E. 知母:A. 西洋參 荷梗 B. 知母 石斛 C. 黃連 竹葉 D. 銀花 扁豆花 E. 麥冬 粳米 :A. 吳茱萸 B. 人參 C. 干姜 D. 大棗 E. 白術100. 惡寒發(fā)熱,頭痛,胸脘滿悶,嘔吐,泄瀉舌紅,舌苔白膩者,治宜選用:A. 平胃散 B. 參苓白術散 C. 六君子湯 D. 藿香正氣散 E. 健脾丸 外,組成藥物中皆有當歸、川芎: : 103. 吳鞠通所稱“辛涼重劑”是指: ,或巔頂頭痛,惡寒發(fā)熱,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脈浮者,治宜選用: ,胸腹脹滿,手足不溫,口中不渴, 大便溏薄,舌苔白膩,脈沉弦而遲者,治宜選用: ,氣弱血虛,癥見肌熱面赤,煩渴欲飲,脈洪大而虛者,治宜選用: ,汗出惡風,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脈浮者,治宜選用: 108. 治療因陰血虧失于濡養(yǎng),陽氣虛失于宣通所致的脈結(jié)代心動悸,治宜選用: A. 歸脾湯 B. 補中益氣湯 C. 炙甘草湯 D. 天王補心丹 E. 朱砂安神丸: 、川楝子、麥冬外,還有: 當歸 白芍 當歸 生地 當歸 熟地 當歸 川芎 當歸 熟地: 112. 五苓散中桂枝的主要作用是:A. 溫陽化氣 B. 溫經(jīng)散寒 C. 溫通心陽 D. 解肌發(fā)汗 E. 散寒止痛 : : ,濁陰上逆,無論陽明寒嘔,厥陰頭痛,吐涎沫,或少陰吐利,治療均可選用: : : 麥冬 桂枝 生姜 芍藥 五味子 麻仁 大棗 : 紫蘇 白芷 大棗 炙甘草仁 陳皮 半夏曲 桔梗 大腹皮 E..枳殼 竹茹 白蔻仁 : 當歸一兩 當歸五錢 當歸二兩 當歸二錢 當歸四錢 ,盜汗遺精,咳嗽咯血,心煩易怒,舌紅少苔,尺脈數(shù)而有力者,治宜選用: : 121. 肝腎陰虛,血燥肝郁所致胸脘脅痛者, 治宜選用: ,胸膈痞悶,惡心嘔吐,肢體倦怠,舌苔白潤,脈滑者,治宜選用: “三仁”是: 杏仁 白蔻仁 白蔻仁 薏苡仁 薏苡仁 冬瓜仁 桃仁 薏苡仁 薏苡仁 冬瓜仁、菊花、連翹、薄荷外,還有: 桔梗 蘆根 甘草 荊芥 豆豉 甘草 貝母 桔梗 甘草 銀花 貝母 甘草 桔梗 牛蒡子 甘草,勞傷心脾而致失眠健忘者,治宜選用: 126生化湯中當歸的作用是:, 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 , 化瘀生新 , 和血調(diào)經(jīng), 祛瘀通經(jīng) , 和血止痛 127. 炙甘草湯中用量最大的藥物是:A. 炙甘草 B. 人參 C. 麥冬 D. 生地 E. 大棗128. 以下諸劑中除 外,均屬“十劑”的內(nèi)容:A. 宣劑 通劑 B. 補劑 泄劑 C. 寒劑 熱劑 D. 滑劑 澀劑 E. 燥劑 濕劑:, 譫語妄言 , 熱甚神昏 , 神昏譫語, 神疲抽搐 , 竅閉神昏,方中芍藥增加了:A. 一兩 B. 一兩半 C. 二兩 D. 二兩半 E. 三兩、大棗合用在桂枝湯中的作用是: : 133. 定喘湯的病因病機是: , 肺氣失宣 , 水飲內(nèi)停 , 內(nèi)有蘊熱 , 肺失宣降 , 內(nèi)有痰熱 ,疝氣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