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A治療非免疫因素 B輸注HLAA、B和HPA相合的血小板 C血漿置換 D血小板交叉配合性試驗 l l 為預防和減少同種異體免疫反應的發(fā)生可盡量輸注 鼻飼時食物返流,誤吸導致吸入性肺炎的處理措施 A單采血小板 B去除白細胞的血小板 C冰凍紅細胞 D少白細胞的紅細胞 A停止營養(yǎng)液的輸入,讓患者取左側(cè)臥位吸出口鼻返流物 B停止營養(yǎng)液的輸入,讓患者取右側(cè)臥位吸出口鼻返流物C調(diào)整鼻飼的體位使其保持于低半臥位,降低鼻飼速度和每次鼻飼的容量 D讓鼻飼管頭部的側(cè)孔完全進入胃內(nèi),減少食物返流 l 預防鼻飼管堵塞的方法 A鼻飼前應檢查鼻飼管是否通暢在位 B鼻飼前后應用溫開水20~3Oml沖洗管道C制作營養(yǎng)食時要打爛,過稠時加水稀釋,藥物要研成細末輸入 D牛奶不要與果汁同時喂 l 吸痰時氣道粘膜損傷的預防和處理方法A動作應輕柔,應避免反復插入,防止黏膜損傷出血和咽部充血水腫 B吸痰時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順利,遇到阻力時應分析原因,不要盲目插入 C吸痰后,吸痰管必須用生理鹽水浸濕潤滑 D負壓勿過高,吸痰停留時間勿長 l 吸痰時患者出現(xiàn)缺氧的處理方法 A停止吸痰 B給予高流量吸氧,觀察氧飽和度 C給予高濃度吸氧,觀察氧飽和度D取側(cè)臥位,床頭抬高15~30176。無禁忌癥時患者取半臥位C口腔護理每日4次,采取口腔沖洗加擦洗法,選擇合適的口腔護理用液D吸痰時應無菌操作,并及時清理呼吸道內(nèi)的分泌物,每4h幫助患者翻身及拍背一次 l l l l 使用呼吸機時套囊壓力應為()以下那一項不是呼吸機操作并發(fā)癥()以下不是三腔管壓迫止血并發(fā)癥的是()三腔管壓迫止血預防食管粘膜壞死措施不正確的是()~15mmHg ~20mmHg ~25mmHg ~30mmHg A喉與氣管損傷 B呼吸機依耐性 C皮下、縱隔氣腫 D導管誤入一側(cè)支氣管 A感染 B窒息 C鼻翼粘膜潰爛 D食管粘膜壞死 A使用前必須詳細檢查及測量三個腔二囊通道和注氣量 B食管囊注氣不可太大,注氣必須適當 C每隔6~12h應放松食管氣囊及緩解牽引壓力 D每隔12~24h應放松食管氣囊及緩解牽引壓力 l 胸腔引流管護理不正確的是()A保持引流瓶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 B防止引流管扭曲、折疊、受壓C保持管腔通暢,定時捏擠,發(fā)生活動性出血時減少擠捏頻率 D隨時觀察水封瓶長管水柱是否隨呼吸上下波動 l l l l 心肺復蘇操作并發(fā)癥錯誤的是()以下不是電除顫并發(fā)癥的選項()哪一項不是胰島素注射并發(fā)癥()不能預防造口皮膚粘膜分離的是()A胃膨脹和返流 B肋骨骨折 C胸骨骨折 D疼痛 A 心律失常 B低血壓 C急性肺水腫 D心肌損害 A過敏反應 B皮下脂肪萎縮 C體重減輕 D視物不清 A選用兩件式造口袋B注意觀察造口粘膜的血運情況,如有缺血性壞死及時處理 C注意無菌操作,避免傷口感染 D加強營養(yǎng),糖尿病者注意控制好血糖 l 造口護理時缺血壞死的預防和處理方法不正確的是()A造口袋底板的內(nèi)圈大小適當,不可過小B將圍繞造口的紗布拆除,檢查腸管血運情況、壞死的程度C更換造口袋時先用碘伏消毒粘膜后,再灑護膚粉,促進壞死組織自溶清創(chuàng) D有腹膜炎癥狀者需行剖腹探查術(shù),切除壞死的腸管和造口重建 l 造口護理時糞水性皮炎的預防方法正確的是()A底板內(nèi)圈裁剪合適,直徑以大出造口2~3cm為宜 B底板粘貼后保持體位5~10min后再活動C底板粘貼時間不能過長,一般不超過兩周,滲漏后隨時更換 D造口袋內(nèi)的排泄物要及時處理,減少糞水對皮膚的接觸 l 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A更換造口袋時要徹底清潔造口周圍的皮膚,在皮膚完全干之前貼造口袋,必要時可使用造口粉及皮膚保護膜B底板內(nèi)圈裁剪要合適,內(nèi)圈過大時,可常規(guī)使用防漏膏,尤其是回腸造口者C對造口平坦但周圍皮膚不平者,可加用腰帶,造口袋粘貼后應讓患者保持體位不變10~15min,并用自己的手輕輕地按壓在底板處,使其在體溫的作用下與皮膚粘貼的更牢 D更換造口袋時應避免與粘膜的摩擦 l l l l 胸外按壓頻率至少(),按壓與放松時間比例為1:1 單人急救時,給予(B)按壓/通氣比 搶救過敏性休克的首選藥物為()注射時發(fā)生針體斷裂應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 60次/min B 80次/min C 100次/min D120次/min A 15:2 B 30:2 C 5:1 D 30:1 A %鹽酸腎上腺素 B 鹽酸異丙嗪 C 洛貝林注射液 D 地塞米松A 醫(yī)護人員要保持鎮(zhèn)靜 B 立即用一手捏緊局部肌肉,囑病人放松,保持原體位 C 迅速用止血鉗將折斷的針體拔出 D尋找引起針頭彎曲的原因第五篇:常用臨床護理技術(shù)常用臨床護理技術(shù)、操作規(guī)程、工作標準服務規(guī)范一、患者入院護理二、患者出院護理三、生命體征監(jiān)測技術(shù)四、導尿技術(shù)五、胃腸減壓技術(shù)六、灌腸技術(shù)七、氧氣吸入技術(shù)八、霧化吸人療法九、血糖監(jiān)測十、口服給藥技術(shù)十一、密閉式輸液技術(shù)十二、密閉式靜脈輸血技術(shù)十三、靜脈留置針技術(shù)十四、靜脈血標本的采集技術(shù)十五、靜脈注射技術(shù)十六、肌內(nèi)注射技術(shù)十七、皮內(nèi)注射技術(shù)十八、皮下注射技術(shù)十九、物理降溫法二十、經(jīng)鼻/口腔吸痰法二十一、經(jīng)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吸痰法二十二、心電監(jiān)測技術(shù)二十三、輸液泵/微量注射泵的使用技術(shù)。C臨床可疑者應拍攝胸片 D高壓氣胸應及時引流 l 預防呼吸機導管脫出的措施A妥善固定導管,固定帶與膠布松緊適宜,以伸進一指為直,膠布如被唾液浸濕及時更換 B呼吸機管路不應固定過緊,應有一定的活動余地,以免牽拉使導管脫出 C對于躁動、不配合的患者應適當鎮(zhèn)靜D對于不配合治療或無意識的患者應給予適當?shù)募s束 l 使用呼吸機時預防粘膜潰瘍的措施A每班嚴密檢測套囊壓力,套囊壓力維持在15~20mmHg B長時間應用呼吸機而無法脫機的患者,應及早氣管切開,避免局部長期受壓C吸痰時負壓不可過大,時間不宜過長,避免短時間內(nèi)反復刺激氣道,插入吸痰管時不應給負壓,以免導致黏膜破損,進而出現(xiàn)潰瘍。E準確記錄并交接班,包括約束的時間、原因,約束帶的數(shù)目,解除時間 l l 清潔灌腸操作并發(fā)癥清潔灌腸操作有一些并發(fā)癥,預防的措施有 A腸道痙攣 B腸黏膜損傷 C潰瘍 D出血 A正確選用灌腸溶液,溫度適宜(39~41℃)B肛管插入時動作輕柔,不可強行插管 C觀察病人生命體征及關(guān)注病人主訴 D液面距肛門高度適宜(40~50cm)l 導尿術(shù)的目的A 為尿潴留病人放出尿液,以減輕痛苦 B 協(xié)助臨床診斷C 進行尿道或膀胱造影 D 為膀胱腫瘤病人進行膀胱腔內(nèi)化療 l l 導尿操作的并發(fā)癥有導尿操作時引起血尿的預防和處理方法 A感染 B虛脫 C血尿 D黏膜損傷 A操作輕柔,避免引起尿道黏膜損傷 B插入導尿管后放尿速度不宜過快C膀胱高度膨脹且又極度虛弱的病人,第一次放尿量不超過10OOml D密切觀察患者臉色、神志等 l 導尿操作時預防粘膜損傷的方法 A選擇型號合適的導尿管 B用無菌液體石蠟油潤滑導尿管。A 1—2L/min B 3—4L/minC 4—6L/minD 6—8L/min2嚴格控制吸氧濃度,一般吸氧濃度不超過(D)。A 2ml B 3ml C 1ml D 1注射后胰島素后,如發(fā)生低血糖癥狀,立即監(jiān)測血糖,同時口服()等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 A 糖水B 餅干C 饅頭 D 以上都對1注射時發(fā)生針體斷裂應采取的措施不包括(D)A 醫(yī)護人員要保持鎮(zhèn)靜B 立即用一手捏緊局部肌肉,囑病人放松,保持原體位C 迅速用止血鉗將折斷的針體拔出D尋找引起針頭彎曲的原因1肌肉注射的并發(fā)癥不包括(D)A 疼痛B 神經(jīng)損傷C 局部或全身感染D 低血糖反應 靜脈穿刺失敗發(fā)生的原因不包括(D)A 靜脈穿刺操作技術(shù)不熟練B 進針角度不當C 針頭刺入的深度不合適D 藥物刺激性強2靜脈炎的局部臨床表現(xiàn)不正確的有(A)A 寒顫 B 腫脹C 灼熱 D 疼痛2非溶血性發(fā)熱反應發(fā)生在輸血過程中或輸血后(A)A 12小時內(nèi)B 半小時內(nèi)C 23小時內(nèi)D 24小時內(nèi)2患者在抽血時自述頭暈眼花、心悸、心慌、惡心、四肢無力,是處于暈針或暈血的(A)。A 12B 24C 68 D 41溶血反應預防(D)A 認真做好血型鑒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