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化知識、培養(yǎng)能力,還要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正確的道德影響和真、善、美的熏陶,從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良好的道德品質。作為肩負重任的教師,不但要教書,更要育人,這是民族進步的需要,這更是一種責任。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思考、討論:“Study must e first”(學習第一)與“No pains no gains”(不勞而獲)這兩句話的涵義,并以報刊上、網(wǎng)站上和新聞里報道的關于優(yōu)秀生貪玩放松學習轉為差生的事例,向他們說明抓緊時間努力學習的重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有幾個學生對英語始終提不起興趣,上課常常走神或者在下面講話。從生理心理角度看,他們的身心正處在迅速成長階段,成人感和獨立意識逐漸增強,喜歡獨立思考,對事物有著自己的見解,對教師不再是“惟命是從”。所以,我們要齊心協(xié)力,創(chuàng)造一個美好的生活空間。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活躍課堂氣氛,增進師生情感,使學生愉快地掌握知識,還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發(fā)現(xiàn)問題并及時給予正確引導,從而增強學生對道德品質的理性認識,提高道德意識。通過語言美的教育,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他們的心靈,增加交往的信心和勇氣,使他們的日常用語趨向規(guī)范和得體。四、進行道德教育要聯(lián)系實際。例如在學習周末活動《How was your weekend?》這一單元時,有一篇描寫一個孤獨的老人的周末:他無兒無女,又丟了心愛的小狗,周末坐在樹底下,什么都不想做?!庇秩绠攧e人邀請你吃、喝時,英語國家的人常根據(jù)自己實際需要說“Yes, please.”或“No, thanks.” 而我們即使實際需要,也常常謙虛地說“不用了,謝謝。語言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有益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有益于培養(yǎng)世界意識。中學英語教材中有許多課文對話都包含了這些思想內容。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的關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還可以從小讓他們養(yǎng)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習慣。在英語教學中,如果光靠老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多少作用的,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進行總結、自我評價。總體規(guī)劃:把理想、信念、自我修養(yǎng)和心理素質(意志、性格、和興趣)等方面的教育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結構體系,目的是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一、進行德育教育要有一個總體規(guī)劃。他們認為“德育工作不是英語教師份內的事”。關鍵詞:英語教學 德育滲透古往今來,教師不僅要“授業(yè)”,更應“傳道”。讓我們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語教學的自身規(guī)律,自覺地培養(yǎng)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靈和豐富知識的一代跨世紀新人。英語學科的德育過程,是根據(jù)教材的總體內容,將外來優(yōu)秀文化、現(xiàn)代文明與健全人生融為一體的教育過程。問他們英語問題,也答不上來。因此,我們要尊重他們的自主性,愛護他們的自尊心,避免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保護環(huán)境應從自身做起,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注意個人衛(wèi)生,愛護公共設施,并互相監(jiān)督,將起到良好的效應。又如,在學習“The Great Green Wall”時,應該讓學生知道保護環(huán)境是我們的職責。例如,在學習山頂中學的學生們以滑冰馬拉松賽的形式為慈善機構募捐的報道后,讓學生討論:我們應該為“希望工程”的孩子們做些什么?有的同學說我們應該把平時的零花錢節(jié)省下來,捐獻給“希望工程”;有的說把自己看過的書籍捐給貧困山區(qū)的孩子們;有的說我們應該珍惜這么優(yōu)越的學習環(huán)境和條件,努力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只有聯(lián)系實際,切實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才能做到因勢利導,引導學生認識和糾正自己的錯誤。這時,我就啟發(fā)學生:“假如你的鄰居有這樣一位老人,你覺得你能夠為他做些什么?你可以使這個老人開心一點嗎?”學生在思考了一會兒之后積極表達了自己的想法:給他買一只小狗;和幾個好朋友一起去陪他聊天;幫助他打掃衛(wèi)生等等。”三、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啟發(fā)和引導。因此在平時教學中,應循序漸進地讓學生理解英語國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異同,把教學中涉及的英語國家文化知識與學生身邊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拓展視野,提高他們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挖掘,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受到這方面的教育。認真?zhèn)湔n,深刻領會教學內容中的德育內涵,以知識為載體,從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心理素質教育、文化意識等方面入手,確立明確的德育目標。這樣,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學習的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等。二、結合實際,從課本中挖掘德育因素。把德育滲透到英語教學中去,必須根據(jù)英語學科的具體特點,認真鉆研教材,發(fā)掘蘊含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決不能脫離課本,去空洞地說教。這仍然與貴州當代著名德育專家汪廣仁教授早在1989年調查研究的結果一致,可以說這么多年來我們教師的德育觀念幾乎停滯不前。要加速現(xiàn)代化的建設,必須提高全民族的素質。第一篇:淺談德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滲透淺談德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滲透王雪梅(重慶市經(jīng)開區(qū)禮嘉中學校)摘要:德育是素質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整個教學始終,百年育人,德育第一。關鍵詞:英語教學 德育滲透古往今來,教師不僅要“授業(yè)”,更應“傳道”。他們認為“德育工作不是英語教師份內的事”。一、進行德育教育要有一個總體規(guī)劃??傮w規(guī)劃:把理想、信念、自我修養(yǎng)和心理素質(意志、性格、和興趣)等方面的教育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結構體系,目的是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在英語教學中,如果光靠老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多少作用的,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進行總結、自我評價。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的關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還可以從小讓他們養(yǎng)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習慣。中學英語教材中有許多課文對話都包含了這些思想內容。語言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有益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有益于培養(yǎng)世界意識?!庇秩绠攧e人邀請你吃、喝時,英語國家的人常根據(jù)自己實際需要說“Yes, please.”或“No, thanks.” 而我們即使實際需要,也常常謙虛地說“不用了,謝謝。例如在學習周末活動《How w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