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知,英語語言能力包括眾多因素,其中之一是語法知識。錯誤既涉及句內(nèi)也涉及句際。短文的體裁和題材不超出學生所熟悉的范圍。該部分采用主觀測試題型。歷年試卷中難易度系數(shù)偏低的題目也大都為此類錯誤。如: 1996年試卷的第6題 water rising away from the depths of the earth during(6) (刪去away) 1999年試卷的第4題 hour of hunting yields in average about 100 edible calories(4) (把in 改成 on) 2)句際錯誤:對此類錯誤的判斷要基于上下文之上,也就是牽涉到句與句之間的關系了。這篇短文由十來個在意義上相關聯(lián)的句子構成;而需要修改的語病都出現(xiàn)在 這些在意義上是有機組合的句中。同時我們也再三強調(diào),這個項目盡管涉及以上兩點的評估,但它不是簡單、孤立地檢驗學生的語法詞匯知識。詞匯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它需要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逐步積累,積少成多。 (2.)詞匯與搭配 校對改錯項目的另一測試點是學生對常用詞匯、搭配和用法的了解及運用。例如: 定語從句(1996年第三題), 情態(tài)動詞(1997年第一題), 冠詞(1997年第九題), 介詞(1998年第四題), 反身代詞(1998年第六題),等等。沒有系統(tǒng)的語法知識,學習者就很難全面、準確地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表達思維或意念。 校對與改錯部分的測試目的是檢查學生在實際語境中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短文內(nèi)含10個錯誤;錯誤都出現(xiàn)在標有題號的行內(nèi)。該項目包含兩個部分:答題要求和一篇要求修改的短文。該部分采用主觀測試題型。短文的體裁和題材不超出學生所熟悉的范圍。錯誤既涉及句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