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18課昌盛的文化教學設計所屬學科:歷史適用年級: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一、教材分析本課是七年級(上)第三單元第18課《昌盛的文化》本課主要內容是秦漢時期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興起、《史記》及秦始皇兵馬俑。重點是使學生了解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興起、《史記》及秦始皇兵馬俑。難點是使學生認識宗教的本質及其復雜的作用,幫助
2024-11-19 14:57
【摘要】舊石器時代前期古人類的代表遺跡有哪些?從哪些方面展現(xiàn)了這些古人類的生產和生活?(1)工具(打制石器)(2)社會組織(原始群)(3)生產和分配(公有)(4)生活:沒有衣服、房屋,食物來源(采集)山頂洞人?生活地點:?生活年代:?體質
2024-12-08 09:36
【摘要】課題第2課原始的農耕生活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在中華文明起源中我國原始農耕經濟的主要情況,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使學生了解中華文明處于起源階段時原始農耕經濟的發(fā)展水平,進而認識其發(fā)展對中國遠古時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二、過程與方法通過本課學習,初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歷史文物圖,尋找圖中較為明顯的、主
2025-05-02 12:43
【摘要】代表文化距今時間體質形態(tài)工具制造生產活動用火社會組織北京人山頂洞人約70萬-20萬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獵原始人群約3萬年和現(xiàn)代人基本相同開始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骨針)
2024-12-08 03:46
【摘要】第2課原始的農耕文化的遺存河姆渡、半坡、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活地點、距今時間、生產工具、農耕作物、建造房屋、原始的飼養(yǎng)業(yè)、手工業(yè)各是怎樣的?一.自學目標、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情況,以他們?yōu)槔f出我國原始農耕生活的主要情況,認識到他們對中國遠古時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性。、半坡遠古居民的了解,認識到中國不僅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人類起源地之
2024-12-02 23:23
【摘要】七年級上冊同步精品學案(講)第一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第2課原始的農耕生活【教材分析】本課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處文化遺址為代表,展示了距今7000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遠古歷史。在此期間,一方面,我國遠古居民活動足跡不斷擴大,中華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另一方面,人們在生活生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原始農業(yè)逐步發(fā)展
2024-11-28 02:47
【摘要】假如你是一個生活在原始社會的人,僅靠在野外采集、漁獵為生有哪些不便之處?情況,主要包括:距今時間,生活地區(qū)、主要農作物、居住房屋建筑的主要特點,原始畜牧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情況。了中國遠古時代社會的進步。學法指導:認真看書,用鉛筆標劃,要求:①全:看全書,包括:倒入框、大字、
2024-12-08 06:46
【摘要】原始的農耕生活課程標準:簡述河姆渡遺址、半坡遺址等原始農耕文化的特征七上第一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第2課原始的農耕生活假如你是一個生活在原始社會的人,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為生有哪些不便之處?采集和狩獵得來的食物總有吃完
2024-11-24 15:57
【摘要】翼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2課《皇帝的新裝》課堂實錄2教學設想:《皇帝的新裝》極富魅力,學生愛讀,也能讀懂,從表層來看是一篇淺文。但其中常讀常新的思想內核不易把握,認識不夠。故事本身不乏幽默、荒誕可笑的情節(jié)元素,如果不能充分、有效、合理地挖掘文中固有的內蘊豐富的資源,學生充其量付之一笑。淺文趣教,就是讓學生讀出興趣、體會諧趣、悟出理趣。“趣”不單純
2024-11-18 21:05
【摘要】第2課原始的農耕生活一、單項選擇題(請將正確答案填入題后的括號中)1.世界上最早種粟的是()()3.使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過著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半坡的原始居民可能用以下什么工具收割()
2024-12-05 05:50
【摘要】第18課卓越的工程一、學習導引1.都江堰:后期,秦國蜀守發(fā)動民眾,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這一大型水利工程選址合理,設計科學,無壩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戰(zhàn)國后期,秦國還在咸陽附近修建了,灌溉關中平原的農田。
2024-12-02 14:35
【摘要】第20課漢字的演變一、學習導引:時,人們把文字刻寫在龜甲獸骨上,這種文字叫做。甲骨文已經是一種比較成熟和完備的文字,是由它發(fā)展而來的。真實地記錄了的活動,反映了多方面的情況,為研究當時的歷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材料。從商朝開始
2024-12-02 14:34
【摘要】第5課西周的興亡一、學習導引約年,周武王領導了滅亡商朝的戰(zhàn)爭。周武王推翻商紂王的統(tǒng)治后,建立了周朝。周朝前期都城在,歷史上稱為。:分封制目的:為控制全國廣大地區(qū)。分封的對象:周王讓自己的、,以及功臣和一些
2024-12-05 05:06
【摘要】第3課遠古的傳說一、學習導引(1)炎帝:制作,教民耕種,被尊稱為炎帝神農。還發(fā)明了。他遍嘗百草,發(fā)現(xiàn)很多藥物。(2)黃帝:創(chuàng)制,發(fā)明了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發(fā)明、。(3)華夏族:黃帝戰(zhàn)勝炎帝以后,黃、炎部落結成聯(lián)盟。黃炎聯(lián)盟在黃河流域生活、繁衍,并不斷融合鄰近
2024-11-30 18:48
【摘要】第2課原始的農耕生活【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⑴學生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了解在中華文明起源中我國原始農耕經濟的發(fā)展水平和主要代表: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況,主要包括:距今時間,生活地區(qū)、主要農作物、居住房屋建筑的主要特點,原始畜牧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情況。⑵學生通過小組方式合作學習,把課文
2024-11-19 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