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孟子《孟子》簡介《孟子》是先秦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內(nèi)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學說、政治活動、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yǎng)?!睹献印放c《論語》同是語錄體散文,但與《論語》相比,它篇幅較長,內(nèi)容也更具體,描繪也更細致。《孟子》比喻準確形象,說理深刻透徹。孟子主張“性善論”,他認為人的本心是美好的,是善良的。
2024-11-22 04:30
【摘要】選擇抉擇魚我所欲也︽孟子︾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人。他受業(yè)于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繼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稱為“亞圣”。孟子生于戰(zhàn)國諸侯混戰(zhàn)最激烈的時期,他繼承和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夠在諸侯中選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他提出“民貴君輕”、反對掠奪性戰(zhàn)爭等
2024-11-09 22:27
【摘要】教案人教版九年級《魚我所欲也》問題探究 1、文章開頭寫“魚”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魚和熊掌兩樣東西的價值不同,魚低賤而熊掌寶貴。二者不能同時得到,必定舍棄魚而選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義的價值也不...
2025-01-25 05:51
【摘要】26.《魚我所欲也》(共二課時)第一課時一、基礎驛站所惡()一簞食()一豆羹()蹴()茍得()不屑()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①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②蹴.爾而與之
2024-11-30 23:04
【摘要】魚我所欲也九年級語文下冊生與死,義與利是自古以來人民議論的人生課題。1.默讀課文,對照注釋掃除語音障礙。2.齊讀全文。3.自讀課文,參考注釋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處(字、句)可以勾劃出來,準備進行質(zhì)疑;有特別欣賞的語句也請勾劃下來,準備進行交流。4.說說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
2024-11-28 00:16
【摘要】第一篇:魚我所欲也說課稿 《魚我所欲也》說課稿 各位老師同學,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魚我所欲也》。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
2024-11-16 00:26
【摘要】比較閱讀一.[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
2025-06-29 06:30
【摘要】教案《魚我所欲也》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19課 教學目的 1、積累文言知識,領會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 2、理解文意,理清論證思路 3、掌握的論證方法。 材料助讀 孟子性善論的要點: 1、善是人...
2025-01-25 04:51
【摘要】教案《魚我所欲也》同步練習 認真閱讀下面的選文,然后完成后面的咨詢題: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025-01-25 06:43
【摘要】第一篇:《魚我所欲也》教學設計1(模版) 《魚我所欲也》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舍生取義”的道德主張和“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設喻巧妙和借題發(fā)揮的特點。教學設想 這兩章內(nèi)容涉及儒家學派的一些基...
2024-11-15 23:38
【摘要】18魚我所欲也新知導入當你面對選擇時,你會如何做出抉擇?學習目標,了解作者的觀點。、舉例、對比論證的方法。,領會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走近作者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鄒(現(xiàn)在山東鄒城市)人,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于孔子,后世人稱他為“亞圣”,他提出了著名
2025-06-21 05:29
【摘要】19魚我所欲也字詞盤點兼.(jiān)茍.(gǒu)死亦我所惡.(wù)辟.(bì)簞.(dān)羹.(gēng)弗.(fú)蹴.(cù)不屑.(xi&
2025-06-20 16:11
【摘要】18魚我所欲也,了解作者的觀點。、舉例、對比論證的方法。,領會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學習目標新課導入當你面對選擇時,你會如何做出抉擇?走近作者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鄒(現(xiàn)在山東鄒城市)人,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于孔子,后世人稱他為“亞圣”,他提出了著
2025-06-20 16:09
【摘要】教案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19課《魚我所欲也》 內(nèi)容預覽: 19魚我所欲也 教學目的 知識目的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擴大文言詞匯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閱讀才能。 2.理解孟子的道德...
2025-01-25 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