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B A .舊石器時代 B .新石器時代 C .青銅時代 D .鐵器時代 7. ? 2022 廣東 ? 如果諸侯不履行自己的義務,或超越周王賦予他們的特權,周王可以廢除給他們的封地和爵祿,甚至消滅他們。這說明北京人 ( ) A .會磨制石器 B .懂得人工取火 C .在生活中經(jīng)常使用火 D .會磨制和鉆孔技術 C 4 .下列圖片符合北京人生活特征的是 ( ) B 5 .若以 “ 北京地區(qū)的原始人群 ” 為題開展綜合社會實踐活動,最可靠的證據(jù)來源應該是 ( ) A .記載北京地區(qū)的史學著作 B .周口店猿人遺址考古發(fā)掘 C .近現(xiàn)代學者們的研究論述 D .關于北京地區(qū)的古史傳說 B 6 .我國原始居民將狗尾巴草馴化,培育出粟 ( 俗稱谷子,去殼后稱小米 ) 。 “ 工匠精神 ” 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之一。 ” 《史記 該遺址位于戰(zhàn)國時期的 ( ) A .齊國 B .趙國 C .秦國 D .楚國 21 .《史記 ” 與之相關的變法措施是 ( ) A .加強刑罰 B .獎勵生產(chǎn) C .推行縣制 D .獎勵軍功 D 23 .保證利益分配的合理、減少不必要的沖突,是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的關鍵。先秦時期,提出 “ 仁 ”“ 愛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的思想家是 ( )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韓非 B 29 . (20 18 赤峰 ) 習總書記說: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他意在說明 ( ) A .分封制的崩潰 B .商鞅變法的作用 C .兼并戰(zhàn)爭的后果 D .百家爭鳴的原因 D 。下列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與這一理念相近的是 ( ) A .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B .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 C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D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B 30 .以下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的 “ 百家爭鳴 ” 的連線,錯誤的是 ( ) A .莊子 —— 道家 —— 順其自然,無為而治 B .墨子 —— 儒家 —— “ 兼愛 ”“ 非攻 ” C .孟子 —— 儒家 —— “ 仁政 ” 治國 D .孫武 —— 兵家 —— “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 B 31 .有人說: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戰(zhàn)亂頻繁、兵荒馬亂的時代,又是一個最為自由、最為開放的時代,它誕生了中國歷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思想和學術派別。 ” 這反映了商鞅變法 ( ) A .重農(nóng)抑商,獎勵耕織 B .推行縣制 C .廢井田,開阡陌 D .獎勵軍功,按功受爵 D 25 .熱播的電視劇《羋月傳》序幕中,羋月對秦軍大聲疾呼:“ 你們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報! ” 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軍隊特別富有戰(zhàn)斗力,有 “ 虎狼之師 ” 之稱,其主要原因是 ( ) A .將領沖鋒在前的表率作用 B .作戰(zhàn)武器鋒利先進 C .國家賜給戰(zhàn)場立功將士田宅和爵位 D .戰(zhàn)略戰(zhàn)術運用得當 C 26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個大變革時期,這是因為這一時期 ( ) A .戰(zhàn)爭頻繁 B .諸侯爭霸 C .百家爭鳴 D .新舊制度更替 D 27 . (20 18 棗莊 ) 從兩千多年前墨子和學生做成小孔成像實驗,到今天 “ 墨子號 ” 系列成果引領 “ 第二次量子革命 ” ,量子科學領域有望成為中國對外的新名片,閃耀世界。 ” 材料反映了當時 ( ) A .實行分封制 B .建立縣制 C .確立行省制 D .推行郡國并行制 C B 22 .商鞅變法是戰(zhàn)國時期影響最大的一次改革。 ” 由此可知,諸侯的重要義務之一是 ( ) A .承擔保衛(wèi)邊疆與周王的軍事義務 B .定期交納各種貢賦的經(jīng)濟義務 C .服從周王及輔佐周王的政治義務 D .派勞役為王室服務的義務 C 18 .從歷史表象中發(fā)現(xiàn)問題,是學習歷史的必備能力之一。它們鑄造于 ( )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B 12 . 20 世紀 70 年代,在我國的成都平原發(fā)現(xiàn)了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震驚世界,它被稱為 ( ) A .殷墟文化 B .青銅文化 C .三星堆文化 D . “ 鐘鼓之樂 ” 13 .巨大的司母戊鼎可以證明我國商周時期 ( ) A .青銅工藝水平高超 B .原始農(nóng)耕文明出現(xiàn) C .畜牧業(yè)發(fā)達 D .鐵器開始使用 C A 14 .商代青銅冶鑄技術日臻完善,留下了眾多青銅禮器。下列表述符合這兩個氏族農(nóng)耕文化特征的是 ( ) A .開始使用鐵制農(nóng)具 B .逐步推廣牛耕技術 C .飼養(yǎng)家畜、制造陶器 D .確立土地私有制度 C 9 .距今約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華大地星羅棋布。據(jù)此推斷半坡原始居民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是 ( ) A .刀耕火種 B .游牧漁獵 C .農(nóng)耕定居 D .鐵犁牛耕 C 課 堂 鞏 固 1. ? 2022 海南 ? 北京人的發(fā)現(xiàn)對研究古人類的進化史具有重大的意義。同一時期生活在我國黃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 ) A .元謀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 C 5. ? 2022 廣東 ?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學派紛呈。該館重點介紹的原始人群是 (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