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目標,先通分使分母含有(2k+3),再考慮要約分,而將分子變形,并注意約分后得到(2k+3)-1。必須要進行三步:試值 → 猜想 → 證明。例2. 設a=++…+ (n∈N),證明:n(n+1)a (n+1) 。假設當n=k時不等式成立,即:k(k+1)a (k+1) ,當n=k+1時,k(k+1)+a(k+1)+,k(k+1)+k(k+1)+(k+1)=(k+1)(k+3)(k+1)(k+2),(k+1)+=(k+1)+(k+1)+(k+)=(k+2),所以(k+1)(k+2) a(k+2),即n=k+1時不等式也成立。為什么這樣放縮,而不放大成(k+2),這是與目標比較后的要求,也是遵循放縮要適當?shù)脑瓌t。所以n(n+1)a(n+1)?!窘狻?設a-a=d,猜測a=a+(n-1)d當n=1時,a=a, ∴ 當n=1時猜測正確。【注】 將證明等差數(shù)列的問題轉化成證明數(shù)學恒等式關于自然數(shù)n成立的問題。一般地,在數(shù)列問題中含有a與S時,我們可以考慮運用a=S-S的關系,并注意只對n≥2時關系成立,象已知數(shù)列的S求a一類型題應用此關系最多。4. 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等式:coscos= (81年全國高考)5. 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 |sinnx|≤n|sinx| (n∈N)。8. 設f(logx)= , ①.求f(x)的定義域; ②.在y=f(x)的圖像上是否存在兩個不同點,使經(jīng)過這兩點的直線與x軸平行?證明你的結論。辨證唯物論肯定了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是無窮的,聯(lián)系的方式是豐富多采的,科學的任務就是要揭示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從而發(fā)現(xiàn)事物的變化規(guī)律。參數(shù)法解題的關鍵是恰到好處地引進參數(shù),溝通已知和未知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利用參數(shù)提供的信息,順利地解答問題。3. 點Z的虛軸上移動,則復數(shù)C=z+1+2i在復平面上對應的軌跡圖像為____________________。 A. 3 B. C. D. 2【簡解】1小題:設2=3=5=t,分別取5為底的對數(shù),解出x、y、z,再用“比較法”比較2x、3y、5z,得出3y2x5z;2小題:(理)A(2,3)為t=0時,所求點為t=177。【分析】由a+b+c=1 想到“均值換元法”,于是引入了新的參數(shù),即設a=+t,b=+t,c=+t,代入a+b+c可求。兩種解法都要求代數(shù)變形的技巧性強,多次練習,可以提高我們的代數(shù)變形能力?!痉治觥?由“換元法”引入新的參數(shù),即設(橢圓參數(shù)方程),參數(shù)θ、θ為P、Q兩點,先計算k∴ |OP|+|OQ|=16cosθ+4sinθ+16cosθ+4sinθ=8+12(cosθ+cosθ)=20+6(cos2θ+cos2θ)=20+12cos(θ+θ)cos(θ-θ)=20,即|OP|+|OQ|等于定值20。一般地,求動點的軌跡方程運用“參數(shù)法”時,我們可以將點的x、y坐標分別表示成為一個或幾個參數(shù)的函數(shù),再運用“消去法”消去所含的參數(shù),即得到了所求的軌跡方程。 S E D C O F A B—ABCD的側面與底面的夾角為β,相鄰兩側面的夾角為α,求證:cosα=cosβ。 設BC=a (為參數(shù)), 則SF==, SC===又 ∵BE===在△DEB中,由余弦定理有:cosα===-cosβ。2. 函數(shù)y=x+2+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_。7. 若關于x的方程2x+xlg+lg()+lg=0有模為1的虛根,求實數(shù)a的值及方程的根。具體地講,反證法就是從否定命題的結論入手,并把對命題結論的否定作為推理的已知條件,進行正確的邏輯推理,使之得到與已知條件、已知公理、定理、法則或者已經(jīng)證明為正確的命題等相矛,矛盾的原因是假設不成立,所以肯定了命題的結論,從而使命題獲得了證明。再根據(jù)“排中律”,結論與“否定的結論”這一對立的互相否定的判斷不能同時為假,必有一真,于是我們得到原結論必為真。應用反證法證明的主要三步是:否定結論 → 推導出矛盾 → 結論成立。在數(shù)學解題中經(jīng)常使用反證法,牛頓曾經(jīng)說過:“反證法是數(shù)學家最精當?shù)奈淦髦弧薄? 2. 已知a0,-1b0,那么a、ab、ab之間的大小關系是_____。 S C A O BⅡ、示范性題組:例1. 如圖,設SA、SB是圓錐SO的兩條母線,O是底面圓心,C是SB上一點。即AC與平面SOB不垂直。試求實數(shù)a的取值范圍。所以當a≥-1或a≤-時,三個方程至少有一個方程有實根。例3. 給定實數(shù)a,a≠0且a≠1,設函數(shù)y= (其中x∈R且x≠),證明:①.經(jīng)過這個函數(shù)圖像上任意兩個不同點的直線不平行于x軸; ②.這個函數(shù)的圖像關于直線y=x成軸對稱圖像。② 由y=得axy-y=x-1,即(ay-1)x=y(tǒng)-1,所以x=,即原函數(shù)y=的反函數(shù)為y=,圖像一致。Ⅲ、鞏固性題組:1. 已知f(x)=,求證:當x≠x時,f(x)≠f(x)。5. 已知a、b∈R,且|a|+|b|1,求證:方程x+ax+b=0的兩個根的絕對值均小于1。恩格斯曾說過:“數(shù)學是研究現(xiàn)實世界的量的關系與空間形式的科學。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其實質是將抽象的數(shù)學語言與直觀的圖像結合起來,關鍵是代數(shù)問題與圖形之間的相互轉化,它可以使代數(shù)問題幾何化,幾何問題代數(shù)化。Ⅰ、再現(xiàn)性題組:5. 設命題甲:0x5;命題乙:|x-2|3,那么甲是乙的_____。(91年全國)-5 -5-5 -5 9. 設全集I={(x,y)|x,y∈R},集合M={(x,y)| =1},N={(x,y)|y≠x+1},那么等于_____。A. -2-2i B. -2+2i C. -2+2i D. -2-2i13. 如果實數(shù)x、y滿足等式(x-2)+y=3,那么的最大值是_____。【注】 以上各題是歷年的高考客觀題,都可以借助幾何直觀性來處理與數(shù)有關的問題,即借助數(shù)軸(①題)、圖像(②、③、④、⑤題)、單位圓(⑥、⑦題)、復平面(⑧、⑩題)、方程曲線(⑨題)。由圖可知:① 當1-m=0時,有唯一解,m=1。 y A D O B x C例2. 設|z|=5,|z|=2, |z-|=,求的值?!咀ⅰ?一般地,方程的解、不等式的解集、函數(shù)的性質等進行討論時,可以借助于函數(shù)的圖像直觀解決,簡單明了?!痉治觥繉?shù)方程進行等價變形,轉化為一元二次方程在某個范圍內有實解的問題,再利用二次函數(shù)的圖像進行解決?!竞喗狻?小題:將不等式解集用數(shù)軸表示,可以看出,甲=乙,選A。 ,也可能第三象限角 11. 已知集合E={θ|cosθsinθ,0≤θ≤2π},F(xiàn)={θ|tgθsinθ},那么E∩F的區(qū)間是_____。(92年全國理)A. 0ab1 B. 0ba1 C. ab1 D. ba17. 如果|x|≤,那么函數(shù)f(x)=cosx+sinx的最小值是_____。數(shù)學中的知識,有的本身就可以看作是數(shù)形的結合?!皵?shù)”與“形”是一對矛盾,宇宙間萬物無不是“數(shù)”和“形”的矛盾的統(tǒng)一。第二章 高中數(shù)學常用的數(shù)學思想一、數(shù)形結合思想方法中學數(shù)學的基本知識分三類:一類是純粹數(shù)的知識,如實數(shù)、代數(shù)式、方程(組)、不等式(組)、函數(shù)等;一類是關于純粹形的知識,如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等;一類是關于數(shù)形結合的知識,主要體現(xiàn)是解析幾何。3. 已知f(x)=x+px+q,求證:|f(1)|、|f(2)|、|f(3)|中至少有一個不小于 。【注】對于“不平行”的否定性結論使用反證法,在假設“平行”的情況下,容易得到一些性質,經(jīng)過正確無誤的推理,導出與已知a≠1互相矛盾?!痉治觥俊安黄叫小钡姆穸ㄊ恰捌叫小保僭O“平行”后得出矛盾從而推翻假設。本題還用到了“判別式法”、“補集法”(全集R),也可以從正面直接求解,即分別求出三個方程有實根時(△≥0)a的取值范圍,再將三個范圍并起來,即求集合的并集。先求出反面情況時a的范圍,再所得范圍的補集就是正面情況的答案。例如證明異面直線,可以假設共面,再把假設作為已知條件推導出矛盾?!痉治觥拷Y論是“不垂直”,呈“否定性”,考慮使用反證法,即假設“垂直”后再導出矛盾后,再肯定“不垂直”。A. a、b都與l相交 B. a、b中至少一條與l相交C. a、b中至多有一條與l相交 D. a、b都與l相交4. 四面體頂點和各棱的中點共10個,在其中取4個不共面的點,不同的取法有_____。具體、簡單的命題;或者直接證明難以下手的命題,改變其思維方向,從結論入手進行反面思考,問題可能解決得十分干脆。在應用反證法證題時,一定要用到“反設”進行推理,否則就不是反證法。反證法的證題模式可以簡要的概括我為“否定→推理→否定”。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兩個互相矛盾的判斷不能同時都為真,至少有一個是假的,這就是邏輯思維中的“矛盾律”;兩個互相矛盾的判斷不能同時都假,簡單地說“A或者非A”,這就是邏輯思維中的“排中律”。七、反證法與前面所講的方法不同,反證法是屬于“間接證明法”一類,是從反面的角度思考問題的證明方法,即:肯定題設而否定結論,從而導出矛盾推理而得。5. 求半徑為R的球的內接圓錐的最大體積?!咀ⅰ?設參數(shù)a而不求參數(shù)a,只是利用其作為中間變量輔助計算,這也是在參數(shù)法中參數(shù)可以起的一個作用,即設參數(shù)輔助解決有關問題。【解】連AC、BD交于O,連SO;取BC中點F,連SF、OF;作BE⊥SC于E,連DE。即|OP|+|OQ|等于定值20?!咀ⅰ坑蓹E圓方程,聯(lián)想到a+b=1,于是進行“三角換元”,通過換元引入新的參數(shù),轉化成為三角問題進行研究?!窘狻坑桑?,設,P(4cosθ,2sinθ),Q(4cosθ,2sinθ),則k連OP、OQ,若k【注】由“均值換元法”引入了三個參數(shù),卻將代數(shù)式的研究進行了簡化,是本題此種解法的一個技巧。5小題:f(0)=0,f(0)=f(x)+f(x),所以f(x)是奇函數(shù),答案:減;6小題:設x=4sinα、y=2cosα,再求d=的最大值,選C。5. 設函數(shù)f(x)對任意的x、y∈R,都有f(x+y)=f(x)+f(y),且當x0時,f(x)0,則f(x)的R上是______函數(shù)。2. (理)直線上與點A(2,3)的距離等于的點的坐標是________。參數(shù)體現(xiàn)了近代數(shù)學中運動與變化的思想,其觀點已經(jīng)滲透到中學數(shù)學的各個分支。直線與二次曲線的參數(shù)方程都是用參數(shù)法解題的例證。7. 已知數(shù)列{a}滿足a=1,a=acosx+cos[(n-1)x], (x≠kπ,n≥2且n∈N)。cos2. 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 14+27+310+…+n(3n+1)=n(n+1) (n∈N)。另外本題注意的一點是不能忽視驗證n=n=2的正確性,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時遞推的基礎是n=2時等式成立,因為由(k-1)a=(k-1)a+k(k-1)d得到a=a+kd的條件是k≥2。假設當n=k(k≥2)時,猜測正確,即:a=a+(k-1)d ,當n=k+1時,a=S-S=-,將a=a+(k-1)d代入上式, 得到2a=(k+1)(a+a)-2ka-k(k-1)d,整理得(k-1)a=(k-1)a+k(k-1)d,因為k≥2,所以a=a+kd,即n=k+1時猜測正確。 (94年全國文)【分析】 要證明{a}是等差數(shù)列,可以證明其通項符合等差數(shù)列的通項公式的形式,即證:a=a+(n-1)d 。主要是抓住對的分析,注意與目標比較后,進行適當?shù)姆糯蠛涂s小?!咀ⅰ?用數(shù)學歸納法解決與自然數(shù)有關的不等式問題,注意適當選用放縮法。n=1時容易證得,n=k+1時,因為a=a+,所以在假設n=k成立得到的不等式中同時加上,再與目標比較而進行適當?shù)姆趴s求解。此種解法與用試值猜想證明相比,過程十分簡單,但要求發(fā)現(xiàn)=-的裂項公式。本題的思路是從試驗、觀察出發(fā),用不完全歸納法作出歸納猜想,再用數(shù)學歸納法進行嚴格證明,這是關于探索性問題的常見證法,在數(shù)列問題中經(jīng)常見到。當n=1時,等式顯然成立;假設當n=k時等式成立,即:S=,當n=k+1時,S=S+=+===,由此可知,當n=k+1時等式也成立。4小題:計算出a=a=a=a=16再猜想a,選B;5小題:答案(3+5)3+5(5-3);6小題:答案k-1。 (94年上海高考) =6時該命題不成立 =6時該命題成立 =4時該命題不成立 =4時該命題成立4. 數(shù)列{a}中,已知a=1,當n≥2時a=a+2n-1,依次計算a、a、a后,猜想a的表達式是_____。2…(2n-1) (n∈N),從“k到k+1”,左端需乘的代數(shù)式為_____。運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問題時,關鍵是n=k+1時命題成立的推證,此步證明要具有目標意識,注意與最終要達到的解題目標進行分析比較,以此確定和調控解題的方向,使差異逐步減小,最終實現(xiàn)目標完成解題。數(shù)學歸納法是用來證明某些與自然數(shù)有關的數(shù)學命題的一種推理方法,在解數(shù)學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五、數(shù)學歸納法歸納是一種有特殊事例導出一般原理的思維方法。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