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 Na 12 Mg 13 Al 14 Si 15 P 16 S 17 Cl 18 Ar 19 K 20 Ca 21 Sc 22 Ti 23 V 24 Cr 25 Mn 26 Fe 27 Co 28 Ni 29 Cu 30 Zn 31 Ga 32 Ge 33 As 34 Sc 35 Br 36 Kr 37 Rb 38 Sr 39 Y 40 Zr 41 Nb 42 Mo 43 Tc 44 Ru 45 Rh 46 Pd 47 Ag 48 Cd 49 In 50 Sn 51 Sb 52 Te 53 I 54 Xe 55 Cs 56 Ba 71 Lu 72 Hf 73 Ta 74 W 75 Re 76 Os 77 Ir 78 Pt 79 Au 80 Hg 81 Tl 82 Pb 83 Bi 84 Po 85 At 86 Rn 87 Fr 88 Ra 103 Lr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 55 各種軌道的形狀 。 OH, X, O= 多齒配體 乙二胺 (en), C2O4=, CO3=;二乙三胺;氮三乙酸;乙二胺三乙酸; …… 鰲合配體 乙二胺四乙酸二鈉( EDTA) 。 48 ?晶體場理論要點:配體所產(chǎn)生的靜電場使中心離子的 d 軌道發(fā)生分裂;在正八面體場 d軌道分裂為 t2g(三重簡并)和 eg(兩重簡并)軌道,其分裂能為 Do;配位化合物的顏色產(chǎn)生機理。 ?形成配合物的條件(中心離子、配原子);影響配位數(shù)的因素。 ?對配合反應(yīng) M + L ? ML 有: K穩(wěn) =[ML]/[M][L]; K不穩(wěn) =[M][L]/[ML] 顯然: K穩(wěn) =1/K不穩(wěn) 43 分級配位常數(shù)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 配位 步驟 反應(yīng)方程 穩(wěn)定常數(shù) k穩(wěn) 累積 穩(wěn)定常數(shù) β 不穩(wěn)定 常數(shù) k不穩(wěn) 一級 配位 M+L?ML k穩(wěn) 1= [ML]/[M][L] β1=k1 k不穩(wěn) 4=1/k1 二級 配位 ML+L?ML2 k穩(wěn) 2= [ML2]/[ML][L] β2=k1k2 k不穩(wěn) 3=1/k2 三級 配位 ML2+L?ML3 k穩(wěn) 3= [ML3]/[ML2][L] β3=k1k2k3 k不穩(wěn) 2=1/k3 四級 配位 ML3+L?ML4 k穩(wěn) 4= [ML4]/[ML3][L] β4=k1k2k3k4 k不穩(wěn) 1=1/k4 44 配合穩(wěn)定常數(shù)的應(yīng)用 判斷配合反應(yīng)進(jìn)行的方向 【 例 5】 已知 [Ag(NH3)2]+和 [Ag(CN)2]的穩(wěn)定常數(shù)分別為 ?107和 ?1018。 42 4 配合物的穩(wěn)定性 配 合物的穩(wěn)定性可以用配合物的穩(wěn)定常數(shù)來表示。 記為 ECFSE。 這與洪特法則在本質(zhì)上是一致的 。在正八面體場中,軌道分裂情況如右圖所示。 配位場效應(yīng)與晶體場分裂能 當(dāng)配體 ( 離子或極性分子 ) 逼近中心原子時便在中心原子周圍形成了一個靜電場 ( 由于是由配體產(chǎn)生的故稱為配位場 ) , 中心原子的 d 軌道在該場的作用下能級發(fā)生分裂 , 即原來能級相等的 5個軌道分裂為幾組能量不等的軌道 。 31 價鍵理論要點 ?中心原子(或離子) M必須具有空的價軌道;配體中的配原子必須具有孤電子對; ?當(dāng)配體向中心原子接近時,根據(jù)配原子吸電子能力(即電負(fù)性)的不同,對中心原子的 d 軌道產(chǎn)生 不同 的影響,誘導(dǎo)中心原子采用不同的 雜化 方式; ?配體原子中的孤電子對軌道與中心原子的相應(yīng)雜化軌道重疊,形成配合物。然后再通過測定偶極矩區(qū)分 Ⅰ 和 Ⅱ(Ⅰ 的偶極矩更小 ). C oB rO C O 2N H 3N H 3N H 3N H 3C oN H 3O C O 2N H 3N H 3N H 3B rC oN H 3N H 3OON H 3N H 3 C O B r30 3 配合物的化學(xué)鍵理論 解釋配位鍵的理論有三種:價鍵理論、晶體場理論和分子軌道理論。如 [Co(NH3)5NO2]Cl2 (黃色 ) [Co(NH3)5(ONO)]Cl2 (紅棕色 ) 配位異構(gòu) 不同配體在不同中心離子間互換所形成的不同配位化合物稱為配位異構(gòu)。如 [Co(NH3)5Br]SO4和 [Co(NH3)5SO4]Br。